水泥

湖南出现一座活人墓,住着一位94岁老

发布时间:2023/6/21 2:39:01   

墓地、死亡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一条不愿意触及的问题,也是很多人非常忌讳的问题,尤其是在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一提到这类话题都会觉得不吉利。更别说人好好地活着,要给他修建一个墓地,这就有着咒人死亡的意思了,而今天说的这个“活人墓”,背后却有着不一样的故事。

这是湖南省永州东安县的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叫梁富生,今年已经94岁了,而对于这个“活人墓”的修建已经筹备了20多年了,如今墓地已经修好,不仅墓内设有机关,现在还住了进去。

一说到住到墓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龙女了,在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曾写过终南山下的古墓派就是住在古墓中,不过这也只是小说中情节,而现实中梁富生老人,住进这座“活人墓”,更有着很多的无奈。

年轻的梁富生

年出生在湖南永州,虽说是生逢乱世,农村娃子的梁富生从小就勤劳能干,除了辛苦劳作,还跟着村里的赤脚医生,学到了一技之长,很快就能为村里的人看看简单的病症,后来医术也更加地精进,救了不少人的命,在乡里间还是颇有名气。

还不到二十岁,就在邻村找到了一门很好的亲事,很快就在父母的操持下,就早早地结了婚,婚后两人也算是情投意合,小日子过得也是甜甜蜜蜜,不幸的人生也在这个时候就开始了,婚后没有多久,梁富生的妻子就怀上了身孕,第一胎就是龙凤胎,给这个刚刚建立的小家庭增添了不少欢声笑语,紧接着第二年就有了二胎,生下了一个女儿,一儿两女,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梁富生却没有这些传统观念,夫妻俩的心里还是很满足。

意外地来临

可是就在龙凤胎三岁时,双双染病,虽然是医生也无可奈何,在湖南大山的永州地区,虽然刚刚得到解放,但是整个地区的医疗条件都不是很健全,两个孩子在村民共同努力下,医院,还是没有来得及抢救,最终双双殉命,无奈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虽不是很大的病,但在那个时代,确实难于治愈的绝症。

丧子之痛让这对刚刚建立没有几年的小家庭,一次沉重的打击,夫妻俩守着只有刚会走路的小女儿,振奋起来,一心一意照顾好小女儿,细心呵护着照料小女儿,小女儿也慢慢长大了,刚过十八岁生日,意外却又一次来临,就在夫妻俩刚要松一口气的时候,小女孩也不幸意外身亡。

这一次打击,对梁富生夫妇来说十分地沉重,白发人送黑发人,经历两次丧子之后,梁富生妻子内心再也承受不了,没几年便病倒到床上,以后就再也没有起来,撒手人寰离梁富生而去,留下了梁富生一人孤独地活在这个世上。

就像是余华在《活着》中写道,福贵一次次送走自己的孩子、妻子,每一次都是锥心之痛,而梁富生更是有过之而不及,他也多少次想着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几次都被附近的村民发现,在村里老人的教导下,慢慢地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但是也失去了再婚,再要孩子的勇气。

生活的意义

虽然没有轻生的念头,但也是没有找到更多生活中的意义,整天也不过是很大多数农村人一样,忙碌着土地里的农活,偶尔给村民看看常见病。

自人民公社建立以来,梁富生就成了村里生产大队的村医,妻女去世之后,自己也慢慢地放下了,也把更多精力投入村民看病上,对越来越多病例,梁富生像是找到了另一种生活的意义,无奈于自己的医术有限,本也就年轻时跟赤脚医生学了两手,常见的风寒、感冒还能治疗一下,再严重点就有点困难了。

偶遇贵人

妻子去世之后没有几年,梁富生就赶上了文革,处于深山的他,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但由于他是生产队的村医,村里人有点毛病会找他,年,就在村边上的农场来了人,说农场有人生病了,让他去看看,这就让梁富生很是奇怪,自己的医术村里的人都清楚,有头疼脑热,都是病人自己找上门,严重的没有办法行走的,都会送到公社卫生院去,自己虽然是村医,很少上门给人看病,可这个农场明明离公社卫生院近,自己农场还有车,怎么会请自己上门看病。

到了农场才知道其中的秘密,与其说这是一个病人,不如说是一个犯人,这是北京的一位高中老师,因为替自己的大学老师出头,被批斗,之后就关到了这个农场,病并倒不是很严重,只不过是伤口发炎,加上受凉染上了风寒,人偏瘦营养不良,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简单的处理之后,就能痊愈,只是农场有人看着,人不让他离开。

这位高中老师姓姬,在看到梁富生给他看病开药,以及给他处理伤口的方法,当时就笑了,还操着儿化音的北京话说:“你这样看病儿,没少儿治死人吧!包扎伤口儿,香灰怎么都用上了啊!”

梁富生尴尬地笑着说:“没有香灰的时候,就用草灰,土都用过。”

笑谈之后,姬老师才知道,这个地方过于落后,人们的文化普遍不高,虽然梁富生在公社也有过几次培训,但都是一些专家讲过场,根本就听不懂,自己在村里也没有别的信息渠道,学不到什么高深的医术。

再加上,梁富生本身就不认识几个字,长大之后,跟着公社参加过几次扫盲活动,自己也主动参加过学习班,可又赶上了简体字推广,简体字倒是认识一些,医书上的繁体字,很多都不认识,更不懂是什么意思。

在此之后,姬老师就邀请梁富生,没事就带着自己医书来农场找自己,自己在农场可以多教梁富生一些知识,太高深的不说,读几本医书肯定没有问题。

后来的一年多,梁富生经常晚上跑到农场去见姬老师,年近40岁,还有这么强烈地学习欲望,让姬老师颇为感动,托北京的朋友给梁富生带来了人生的第一份礼物-----第一版《新华字典》,正是这本书打开了梁富生的行医之路。

姬老师在农场呆了不到两年就调走了,之后来信说在北京西边的一个农场,后来就没有了音讯,90年代中,梁富生也托人在北京找过了姬老师,但是年代远了,姬老师的地址也拆迁了,就再也没有找到。

在这将近两年的相处中,姬老师不仅教会他很多知识,还帮梁富生找来了很多医书,有流传下来的中医古书、也有西医的杂志和医学论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梁富生如获至宝,一开始那几年,还是白天下田耕作、晚上回家看书,偶尔看个病人,后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了,干脆就白天看病,晚上研究书。

深山里出了神医

就这样边钻研、边治病,在生活中找经验,在医书中找理论,医术也是越来越精湛,在附近无人不知,但是让梁富生出名,有神医的名号,还要从另一件事说起。

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越来越好,很多人都外出打工,各地人员交汇频繁,乙肝在我国开始了大爆发,据调查,70年代到90年代,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1.2亿,而梁富生经过近二十年的钻学和实践,在肝病治疗形成了独有的一套手法,虽然不能包治乙肝,但也有一定的成效。

年夏季,家里来了一个说港普的病人,梁富生还清楚地记得,这人一进门就说着一口香港普通话,口音跟电视里的简直一模一样,当时差点笑出来,而这个人是县政府招商引资来的一个港商,因为经常地喝酒,肝就出了问题,无意间听说山里有个中医不错,就莫名来看病。

梁富生印象中这个港商来了三次,总共也就吃了30副中药,之后又加了一些西药辅助,两个月不到,肝病就好了,后来港商就派人敲锣打鼓送来锦旗,这等好事一下子就在县城传开了,本来只是肝病,也被以讹传讹地变成了乙肝,好吧!整个县都知道了他能治乙肝,搞得他没少跟人解释。

也是因为这件事,梁富生还得到了“深山老神医”的美称,虽然这次治好都不是乙肝,但是梁富生的治疗肝病的医术不是吹出来的,近30年的行医经验,加上自己对医术的研究,还有的研读的很多西医论文、杂志、病理学、病毒学、免疫学等等,梁富生的并不是从前的赤脚医生了。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几年时间,在他手中治好的肝病患者就多达三千多人,梁富生就赚到了七十几万。

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乡这座大山的梁富生,并没有因为这些巨款而忘记本分,对病人来者不拒,如遇到家庭困难的人,更是分文不收,自己赚到的钱大部分也拿来接济附近的贫苦人家,而做的这些事,也让他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行医多年间,对生死也看淡了很多,更没有对死亡的忌讳。

建造自己的“墓地”

生活虽然过得好了,但是梁富生老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年龄,越来越老了,无儿无女,也是该为自己后事考虑的时候了,于是就想着要给自己建一座“活人墓”,有了这个想法,就开始了准备。

虽说“活人墓”听起来不太吉利,但是自古就有这种现象存在,例如秦始皇登基就开始了自己墓地的修建,有一些比较富有的人,也会提前找风水宝地,给自己规划墓地,这种现象在南方很多地方都被称为生祠。

当然梁富生老人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我国自古都有养老送终、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梁富生无儿无女,担心身后事无人操持,也是能够理解的。

梁富生老人算是略懂风水,也可能是不太计较风水,在选择墓地的时候,并没有找什么风水先生,只是村庄附近的好汉岭转悠,经过多次地走访下了,就在半山腰选了一块土地。

接下来的就是图纸设计,规划,全部都是老人自己完成的,但是在墓地建设上,聘用了不少当地的工人,为了防止被盗,老人在这座墓地里设计了5道机关,并且在第一道机关上写着:“男女老少的好同志,切莫开门进我的室内,如进室内发生危险,后果由你自己负责。”

这几句话,不但是给怀有恶意人一种提醒,也是给当地村民的一种善意提醒,避免误入发生意外,另外也避免了外人打扰到自己的清净。

而这座古墓设计的是上下两层,上层放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家电,在墓地下层用水泥固定了一口红木棺材,但因为是墓地,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光线基本没有办法照射进来,显起来格外昏暗,地方不太大,就显得特别简陋。

对于老人来说,最看重的就是这口红漆棺材,建好之后,偶尔还会搬进去住一次,老人是看淡了生死,自然也不忌讳这些,但是找老人看病的村民,心里难免有些不自在,倒不是怕墓地里的机关,路过墓地也都绕着走,即便是来看病,也是在墓地口上,叫两声大爷,大爷也是理解村民的想法,也从来不将病人带到这边。

可事实上附近还是有很多村民,跟老人关系很不错,也对整个墓室都非常熟悉,还经常的去探望老人,不时地送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给老人使用。

整个墓地建造之后,外围还圈了铁丝网,以及装有捕兽夹等简易机关,防止动物的侵入,整个墓地的修建整整持续了14年,而这个墓地的花费也达到26万之巨,可以说是老人精心设计的成果。

搬进古墓

对于搬进墓地这个决定,梁富生老人自己想得也很明白,自己身边无人,白天住墓地,晚上睡棺材,即便是那天自己去世了,也不会麻烦到别人,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梁富生就将水电拉进自己的墓地,自己也就住了进去,刚开始还是偶尔在里面住几天,平时还给村民看看病,后来年纪实在是大了,也不想操劳得看病了,就直接住了进去。

很多村民看到老人这些不停地料理后事,都无比地心酸,对老人关照也逐渐变多了。

村委也多次地找到老人,对老人进行劝解,希望能住进政府安排的养老院,但是老人怎么都不愿意,一辈子独立的生活,不愿意麻烦别人,不愿意过着被人照顾的生活,最后村委也是无奈选择尊重老人的选择,只不过村里也加大了看望老人的频率。

随着老人的故事被传开,加上很多媒体宣传,不少网民都慕名前往永州探望老人,虽然老人不太愿意被人打扰,但是对这些探望者也没有太多在意,自己该做什么便做什么,生活也并没有被打扰。

像梁富生一样的老人

在我国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经历过插队,还执行了计划生育,同时也遭遇过下岗,如果他们唯一的子女不幸离去,今后的生活谁又能为他们着想,还有更心酸的一部分人,就是当一辈子地道的农民,他们一旦失去劳动能力,就相当于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养老金、没有社保、无子无女,生活可能就成为了问题,而这样的一群人,都要面临养老送终这个实际难题,这也是我们这两年在新闻上经常听到失孤老人、失孤家庭的词语,这一社会现象,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越来越被政府所关照。

好在随着社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2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