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

故乡记忆难忘悠悠家乡路齐鲁壹点

发布时间:2023/6/19 15:53:22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xxzywj.com/m/

作者‖尘缘

人这一辈子,心中最眷恋的地方就是家乡。家乡是生命的起点,也是生命的终点,连接这个起点与终点的,是一条条数也数不清的路。而在这无数条路中间,最令我难忘的,无疑还是家乡路。

从当初的青春懵懂,到如今的两鬓斑白,几十年间,无论身在何处,我心里始终都会惦念着家乡。鲁西北平原的那条乡路就恰如一条纽带,把我和家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次踏上乡路,心里总升腾出一种无比亲切的感觉,思绪也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过往。

记得小时候,最令我高兴的一件事儿,就是跟随父母进城。因为在那个生活拮据的年代,进城不仅意味着可以有机会吃到平日里难以见到的零食,还可以顺便在进城的路上看火车。那火车呼啸而过的场面,对于一个很难看到外面世界的农村娃来说,无疑是壮观的、难忘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震撼力。每次经过铁路道口时,我总会央求父母停一会儿、再停一会儿,就是想多看到几列火车,特别是期望看到那种绿皮客车。每当火车经过时,我都要目不转睛的盯着它看,而后再恋恋不舍的目送着它消失在远方。有时竟还会傻傻地想,这卧在铁轨上就能奔驰如飞的火车,如果能站起来,那得跑多快呀?

可是,这样借进城的当儿看火车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进城要走的那条路。七十年代以前,家乡的路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土路,路况极差。即便是去县城的路也是条灰渣路,经过多年碾压也早已变得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真可谓是风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时候,泥泞不堪的路甚至还会让人骑车变成“车骑人”。即使是好天好道的时候,那进城十余里的路程,也要骑车走上近两个小时。来回路上要耽搁半天光景不说,自行车还会硌的屁股生疼,身子颠簸得像散了架。所以,如果没有非要办不可的事情,父母是轻易不会进城的。

如果说,路是大地的血脉,那么,我的儿时乃至之前祖祖辈辈生活的那些年代里,家乡的血脉无疑是淤塞不畅的。

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祖国大地,家乡的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样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影响下,一条条县城通乡镇的柏油路先后建成通车,取代了原来的土路和灰渣路。记得离我们村二里路的那条平尹公路,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的。柏油公路修得平整、厚实,大大改善了沿途村镇的交通运输条件,方便了群众生活,促进了经济发展。

然而,平尹公路毕竟距离我们村还有一段路程。很多时候,恰恰是这“最后一公里”,成了乡亲们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犹记得有一年夏天,村里果农们种植的桃子进入了成熟期。可偏在此时逢上了连阴天,雨水把原本坑洼不平的红土路变成了遍布泥坑的沼泽地,走上去不出几步,鞋底就会沾满红泥,令人前仰后合、寸步难行,更别说运送水果了。眼望脚下遍布泥淖的路,再看看地里因不能及时采摘运输出去而慢慢烂掉的桃子,果农们欲哭无泪。

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迅疾发展,党的惠民政策也陆续得到落实。尤其是十八大后,党中央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还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诗情画意的文字写进了政府工作文件中,通人情,接地气,令人耳目一新。

在“要致富、先修路”的新时代发展理念指引下,修建县、乡、村公路网的攻坚战就此打响。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一条条黑色蛟龙般的柏油路,在城乡、村落间不断伸展、再伸展,村村通公路这样看似天方夜谭般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真切的现实。

面对新铺就的柏油路,村里的老人们曾激动地说:现在下雨天就是穿着绣花鞋进趟城,鞋上都不会沾上泥,这是咱祖祖辈辈多少代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儿呀。“村村通”解决了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机地把县城、乡镇和每个村落都联系在一起,大大方便了城乡之间的交通,庄户人家的粮食、瓜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可以快捷的销往各地市场,外面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也能够更方便的运送到老百姓手中,家乡人真正踏上了宽广的致富路。

在家乡各级公路网不断完善的同时,跨境而过的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青太高速铁路也相继贯通。高速公路入口和平原高铁站距离我们村都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由此外出极其便利。四通八达的交通大动脉,把家乡与祖国各地的距离又进一步拉近。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现代化运输通道,大大提高了道路运输能力,显著拉动了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高速铁路时代的“和谐号”列车,虽然没有如我儿时所想象的那样“站起来跑”,但时速却已经高达多公里,诗仙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美梦成真。

回想建国七十年来的辉煌历程,路,不但是往来通行的载体,更是促进家乡经济腾飞的翅膀。路近了,闭塞和贫穷就远了,“村村通”、县道、省道、国道相互支撑,连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一起,把家乡的经济发展带入了快车道。畅通的路就像通畅的血脉一样,让家乡充满无限活力,给家乡人民带来物质上、生活上的巨变,使人们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不断提高。

乡路,承载了昨日的梦想,寄托着明天的希望,见证了家乡的发展,折射出国家的强盛。展望未来,幸福的生活永远奔跑在路上,沿着这条幸福之路

作者简介:尘缘,本名刘立新,山东德州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音乐疗愈》签约作家,德州文化传媒平台编辑。作品散见于《中国建材报》、《中国诗歌网》、《新华书目报》、《昌平文艺》、《海淀文艺》、《稻香湖》、《百花山》、《德州日报》、《德州晚报》、《音乐疗愈》、《音乐时光》等报刊杂志或网络平台。

故乡梧桐,心灵的净土,不一样的风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2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