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

乡村振兴有效落地方案家庭联产合

发布时间:2022/11/13 20:35:56   

一、乡村振兴的内涵

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含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五个方面。但简单来说,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安居乐业。让农民可以安心居住农村,同时有一份可以快乐生活的事业。这就涉及到如何打造人和业的连接并形成闭环。

1.人的回归。城市化的虹吸效应,吸走了大量的农村人口,空心村随处可见。没有人,谈何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首要是人的回归。人回来了,资本、产业才能跟着来。以何种机制、政策吸引人才回归,这是乡村振兴问题的一个方面。

2.业的创造。有人还得有业,没有业就留不住人。人如果像候鸟一样越冬迁徙回来一下,乡村就没法振兴。如何打造产业,实现资源下沉产品上行,这是问题的另一方面。

3.人和业的连接。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和业的完美连接,搭建系统,完成闭环,安居乐业,生生不息。

二、乡村振兴的痛点

(一)上游端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导致人流失,业凋零。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的。这一制度的实施,打破了大集体公社的生产关系,将生产力解放出来,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村几十年的长足发展。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红利已释放完,无法引领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1、农民的小农意识无法适应日益全球化的大市场。农民大部分文化程度和职业素养比较低,把他当市场独立主体,地位不对等,在全球化商业竞争中属弱势群体。但同时农民又具备天生的小农意识,很难通过企业进行有效组织,把他当企业职工雇员,难以发挥主观积极性,工作效率较低。这就是个体、组织与市场之间的矛盾。

2、农业的家庭经营无法对抗日益专业化的大集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土地分散、规模细小、投入不足、经营粗放、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已越发凸现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弊端。普通小规模家庭经营没有一个组织体系来实现规模经济,已没法在市场上生存,因而出现大面积田地丢荒现象。

3、农村的产业空心无法支撑乡村振兴的重任。随着人口的净流出和老龄化,很多农村出现产业空心化,没有支柱产业,没有形成一村一品,缺少凝聚核心,难以吸引人才、资本回流,乡村振兴成空中楼阁。

问题根源:农民以地为根的小农圆圈思维,没法跳出自己的圈圈,必须给农民换种思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合伙组团致富。

解决关键:尊重农民个体,以利益机制引导农民参与产业分工和市场交换,独立经营,激发内在主动性,完成“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兑变。

(二)下游端企业无法落地打造产业,无法有效对接源头。

在现有生产关系制度下,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基本上不是掠夺资源撸了就走,就是另立山头与民争利,无法有效把控源头,建立稳定的供应基地。

1、直采模式。企业成为“倒爷”,与农民合作关系松散,无法形成持续产业。农民产出端品质参次不齐,很难实现标准化供应。同时,完全放任市场,供不应求时企业喂不饱,收益不稳定。供过于求时农民卖不掉,风险无法转嫁,“谷贱伤农”事件发生。

2、自营模式。企业自建基地,雇用农民,自产自销,重资产运营。一方面投入大,回报期长,另一方面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人与业无法有效对接,相当于与民争利,风险全部自己承担,规模越大,风险就越高。

3、公司加农户模式。人与业的连接机制不够明晰,如果双方合作关系松散容易变成直采,关系紧密则容易变成自营。节点难以把控,业务较为单一,经营规模难以复制扩展。

问题根源:商人线性思维,以垂直压榨上下游差价作为企业利润入口,只取不予,无法与农民同心同德谋发展,必须转变思维,跳出农业做农业。

解决关键:尊重农民个体,把农民变成合伙人,激发农民参与感,带领农民赚外面的钱,完成“纵向赚钱”到“横向赚钱”的兑变。

(三)中间通道政策没有找到有效抓手贯彻落实,无法推进人与业连接发展。

1、以农民为抓手,无法吸引农民返乡创业。直接给留守农民政策、资金,往往“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反而容易养成“等靠要”习惯,越扶越贫。农民自身的格局注定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由于个体分散,也难以做到公平公正落实。

2、以企业为抓手,无法促进企业有效落地打造产业。很多企业变成为政策而做农业,穿空子,缺乏立根农业的格局和心态,搞花架子形象工程,也没有真正发动农民参与,最后一断粮业就蔫,变成一地鸡毛。

3、以设施为抓手,无法形成有效生产力。很多地方把乡村振兴理解为大兴土木,搞设施建设。但没有以人为本,以业为本,离开了主体经营,设施最终成为摆设,无法转化为生产力,维护成本也成为无底洞。

问题根源:庙堂皇恩思维,萝卜大棒,江山永固。但效率低下,容易形成“端起碗吃肉,放下筷骂娘”的局面。必须转换思维,找到新的抓手。

解决关键:尊重农民个体,因势利导,以商业手法施政,完成“施恩者”到“牧羊犬”的兑变。

(四)合作社等组织团体没有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没法担当乡村振兴的支撑节点。

合作社是农民自发自愿联合起来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组织,按其章程本来可以起到组织农民、服务农民、受益农民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当于合伙制。但现在大部分合作社内部关系松散,市场地位弱势,实力太薄弱,无法担当重任,其作用非常有限。必须将其改造或另起炉灶。

三、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当下乡村振兴,必须通过创新机制建立新型生产关系,使资源要素和利益诉求在农户、企业、消费者和管理者之间合理分配,方能达到农民安居乐业,农业持续发展,农村兴旺繁荣的目的。家庭联产合伙制是有效落地途径。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

什么是家庭联产合伙制,就是以家庭联产为纽带的合伙制企业生产组织。即企业与农户既非雇佣关系,亦非公司加农户合作关系,而无限合伙人关系。企业以20-30亩家庭农场为生产单位,以家庭农户为经营主体,众多家庭农场组成联合体,内部通过利益机制引导农民,技术标准组织农业生产,参与市场竞争,向市场输出标准化、高品质、安全性产品。企业承担市场风险,农户承担生产风险。收益按农户占大头,企业拿小头的比例分配,反哺三农,促进肥力增加,产出增加,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实现良性循环。

家庭联产合伙制的底层逻辑,是个体独立,整体捆绑,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是农民当家作主,企业造船出海,政府保驾护航;是分进合击,化整为零,模块化作战,一体化攻城。合则摧腐拉朽,分则独挡一面。

如果说大集体公社时代,农民是组成一个个标准方阵,以统一有序步伐向社会主义迈进。改革开放时代,农民是一个个单体自由发挥,撒开腿脚你追我赶跑步前进。那么进入乡村振兴新时代,则是以船代步,众人划桨,万箭齐发,百舸争流,有组织有竞争朝星辰大海目标奋进。

乡村振兴的愿景,最终形成乡村治理依托基层行政组织,经济发展依托家庭联合体,两条腿走路的治理模式。联合体取之于民,行政组织用之于民,生生不息,良性循环。

四、家庭联产合伙制的关键要点

1、选址:因地制宜建场景。立足当地产业和人文资源优势打造场景,以当地优势资源切入,达到行业话语权的适度规模为目标,引领当地产业发展。

2、关系:无限合伙人。企业不是请雇工,而是合伙人联合体。农民不是职工,而是契约式等价交换关系,以独立主体参与产业链分工,自负盈亏。

3、土地:阿米巴组织。土地经营权先集中流转,再无限拆分,拆分为一个个20-30亩的小农场,以家庭农户为经营主体,每户“承包”一个,形成人单合一的阿米巴组织。无数个小农场串连成片,形成联合体、产业园。

4、资本:只做燃料,不把方向盘。启动时适量外部资本撬动,形成良性循环后可择机退出。

5、基础设施:企业搭舞台,百姓唱大戏。企业垫付前期投入,包括土地租金、路网、种苗、农资、水电、基础设施等,搭建起舞台,并划给农户经营管理,成本从经营收益中逐步回收。

6、基本保障:扶上马,送一程,带着农民干。农场未产生收益之前,企业承担前期风险,给农户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农户安心生产,无后顾之忧。

7、品控:比别人多一口气就能生存。企业建立标准,提供技术指导,执行奖惩机制,引导农民提升品质,比别人强一点就能在市场上胜出,立于不败之地。

8、销售:农民负责生产,销售交给企业。企业按产品分级标准保价回收农场产出,并在保障最低回收价基础上实行随行就市,避免农户承担市场风险,保障农民收益。

9、利益分配:农民拿大头,企业拿小头。农场销售收入扣除企业垫付的前期成本后的纯利润按二八分成分配,农民占八成,企业占二成,甚至企业占更低。

10、运营:长短结合,种养结合,文旅结合,提高农场单位坪效。企业负责选品,不断挖掘新项目,给农户赋能,确保农户跟着企业干,时时有事干,收益最大化。

11、政策对接:企业充当通道,农户成为受益主体。企业对接上级政策资源,千金买马骨塑造典型,通过利益机制将资源反哺农户,赛马不相马,农户在竞争中受益,在竞争中发展。

总结:用互联网平台思维实施乡村振兴开发,让羊毛出在猪身上,企业当跑腿,农民当主角,减法分配收益,以奋斗者为本,奖惩并举,优胜劣汰,滚动发展,保证舞台精彩纷呈,永不落幕。

五、发展步骤

第一步,建立根据地。选择一个场景切入,用心打造样板工程,提炼经验,培养人才,为下步扩张打下基础。

第二步,星火燎原。复制模式,全国扩张,遍插红旗,根据地达到两位数以上。

第三步,夺取全国胜利。将根据地连成一片,深度整合资源,不断孵化商业模式,建造护城河,打造日不落经济体。

六、盈利模式

1、产品盈利。企业通过规模和品质取得一定议价权,在上游生产资料端和下游农产品端获取差价收入,创造盈利。

2、品牌溢价。平台成熟后,人才、技术、土地、产品等资源均形成品牌,可通过品牌输出、投资、交易等方式获得溢价收益。

3、土地增值。模式成功后,每开发一个项目,必定盘活当地土地,带来增值,可以变现、投资、综合开发,创造多种盈利。

4、数据变现。从小农场到产业园,再到连片根据地、全国大棋盘,各种数据日益沉淀丰富,将变成一座巨大的金矿,带来很多开采模式,创造可观收入。

5、平台孵化。平台形成后,可对各经营主体和上下游产业链进行赋能、投资、打造护城河,孵化多种盈利模式。

6、为国为民。当企业成长成为一地乃至一国的支柱时,盈利不再是追求目标,更多是社会责任、担当和国之重器,保民生,促发展,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分子。

七、成功案例----贵州简嘎百香果合伙制小农场

(一)基本情况。

我们在贵州一个小山村发动农民种植百香果,每个小农场30亩,与一户家庭签订合伙人协议,公司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后,交由农户经营管理。公司提供技术指导,进行过程控制。农户按规范操作,产出按等级标准由公司保价回收。到目前为止,农户已获得收益6万多元,公司的投入也全部回本,并略有盈利。

(二)执行流程。

发动村委会,获取土地流转,签订协议----以30亩的规模将土地进行整理划分----与农户充分沟通,签订合伙人协议----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农户进场管理,公司派人技术指导---百香果上市销售----销售收益分配----启动养殖项目。

(三)技术细节。

1、种植方式:平棚垂帘式

2、种植规格:行距3米,株距1.2米。

3、种植密度:每亩株。

4、棚架要求:边缘用水泥柱,规格为8*8;主线用3.0热镀锌钢丝;顶端固定用热镀锌铁丝;地码用水泥柱割成,用铝包钢。

(四)成本投入。

1、土地整理。流转费元/亩。整理费(旋耕、起垄、运输):元/亩。

2、基础设施。棚架搭建,一次性投入3元,按5年分摊,每年元/亩。

3、农业设施。喷淋一体化系统:元/亩;空气压缩打药系统:元/亩;防草布覆盖:元/亩。以上合计元/亩。

4、农资投入。最低按元/亩计算。

5、种苗投入。(优质嫁接大苗约1米高):0元/亩。

6、人工成本。(按2个月上棚挂果计算):元/亩。

年经营成本构成表

(五)收益分配。

1.年产量。亩产斤,年产量00斤。按平均市场价2元计算,年产值30万元。

2.农户收益。根据合伙人协议,百香果的销售收入,在逐期分摊扣除公司前期投入元后,剩余部分93元按三七比例进行分成。即农户拿七成,其分配的收益为元。

3.公司收益。公司当年投资,当年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除了获得销售分成收益元外,其实在种苗、农资方面公司是加了利润上去的,暂不计算在内。此外,还有土地增值、品牌溢价等无形收益掌握在公司手上。

(六)效果分析。

1.农民积极性高。由于采取合伙人利益机制,农民是为自己打工,不是公司雇工,干得越好,产量越高,品质越好,收益就越高。另外所有硬件投入是公司承担,产出销售是公司统一回收,农民没有任何投资销售风险。灾害性生产风险可通过保险解决,这样完全解除了农民后顾之忧,积极性空前高涨。

2.质量安全可控。结果导向,公司按果品等级标准收果,统一供应农资,按操作规范指导农民执行。农民安心做好生产,多劳多得。

3.公司投资风险可控,见效快。公司与农户实际上是独立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双方等价交换,不存在雇佣劳动,省去了很大管理成本,每笔帐都清清楚楚,投资安全可控,效率高。

4.政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5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