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

全球水泥巨头拉法基豪瑞的联合兼并之路中

发布时间:2023/7/26 13:20:35   
白癜风发病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406/4603886.html

水泥市场长期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状态,也受到资源、能源、生态治理、环保指标等约束,罗志光希望通过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创新,为拉法基豪瑞带来新的持续增长机会。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李艳艳李佳

编辑|李薇

头图摄影|李艳艳

年,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去法国拜访百年建材巨头拉法基。当时他正打算收购湖南韶峰水泥和江西万年青水泥,想引入拉法基作为战略投资人。

听了宋志平的想法后,拉法基相关人士问他:“如果做水泥,打算到哪儿去做?”宋志平随即拿出了一张中国地图,在上面比划了一下,湖南、江西、江浙一带都被圈了进去。

虽然最终拉法基没有参股中国建材,但这个行业巨头当时对这个想法的肯定,让宋志平更加坚定了通过并购在中国南方地区组建水泥公司的想法。于是,一等到中国建材上市后,宋志平就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联合重组。

此后十年,合并重组也成为水泥行业的关键词。年,全球最大两家跨国水泥企业拉法基和豪瑞选择合并,新公司取名拉法基豪瑞(以下简称“拉豪”),这是当年世界建材行业最大的一起并购案,也一度改变了全球水泥行业的格局。

拉豪大中华区总裁罗志光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认为,拉豪合并成为世界水泥行业历史上第一大合并案,在不违反《竞争法》和当地政府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联合兼并一直都是各行业升级推进的一种方式。

抱团取暖

上世纪90年代,成立于年的拉法基和成立于年的瑞士豪瑞先后进入中国,但两家公司在华的运营方式却并不相同。

罗志光介绍,拉法基擅长运营和管理,所以在华的运营方式主要是投资建厂、收购或合资。年11月,拉法基和香港瑞安公司宣布合并双方在中国的水泥业务,合资成立了拉法基瑞安水泥。同年11月,拉法基又收购四川双马66.5%的股权,成为四川双马的实际控制人。

但是,不同于拉法基,豪瑞在华的运营方式则是投资入股。年,豪瑞以26.1%的持股比例成为华新水泥第一大股东。

至此,两大水泥巨头都以入股中国上市公司的方式开始迅速发展。据媒体报道,当时全国水泥行业的总利润尚不及瑞士豪瑞一家水泥公司的利润;高峰时,拉法基在西南的市场份额一度高达20%,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南王”。

不过,此后十年间,中国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拉法基也陷入亏损。

在中国水泥研究院发表的《拉法基、豪瑞并购分析》一文中指出,拉法基和豪瑞之所以合并,是因为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合并可以让拉法基和豪瑞剥离其在欧洲和北美的部分资产,从而转化为新兴市场的潜力资产;其次,两大行业巨头的合并有可能形成寡头垄断,这会极大地增强集团公司的议价定价能力。

但事实上,拉法基和豪瑞合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两家公司面临发展的窘境。受累于低迷的市场需求和高额的债务,企业的利润不再增长,处于原地踏步的境地。

年4月,拉法基和豪瑞共同发布公告称将诞生建筑材料工业最大的集团——拉豪,双方以1:1股票换股的方式达成合并协议。但此后由于拉法基业绩下滑,谈判重新进行,最终双方以0.9:1的换股方式达成新换股合并协议。年7月,两家公司全球合并宣告完成,新集团员工数超过十万人。

针对中国市场的整合,年华新水泥对外公布,公司已与拉法基中国水泥有限公司签订《关于拉法基中国转让部分在华非上市水泥资产之框架协议》,华新水泥计划斥资14亿元,收购拉法基中国在重庆、云南和海外市场的7家子公司,借此,拉豪将中国区部分非上市水泥资产注入华新水泥。

目前,拉豪在中国的运营也主要通过拉豪四川以及华新水泥来进行,业务所在地区主要集中在包括湖北、湖南、江苏等十个城市以及柬埔寨、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尼泊尔等地。

蝴蝶效应

站在当下的节点再回看年的大合并,罗志光认为,当时基于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最大化、良性竞争角度等多重考量,拉豪合并成为世界水泥行业历史上第一大合并案,“我认为在不违反《竞争法》和当地政府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联合兼并一直都是各行业升级推进的一种方式。”

罗志光记得《中国建材报》当时还举办了一场“拉豪合并对中国水泥行业的启示研讨会”,邀请了部委领导、中国水泥同行以及行业领导,一起讨论合并事件对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带来的重要启示和深远意义。随后,冀东水泥与金隅集团重组合并、中国建材和中材股份合并,在国内外都引起行业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6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