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水泥 >> 水泥介绍 >> 出现渗漏必须重做防水层有防水师傅这样做
深入研究建筑结构渗漏问题时,我们会发现它与混凝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这篇文章将探讨一些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在混凝土固化的过程中,它并不会变得百分之百的密实。相反,一些微小的毛细孔道会在混凝土中留下,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那么水渗漏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建筑物的沉降或混凝土内部的应力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细小的裂缝产生。通常,混凝土的迎水面(即直接接触水的一侧)会接受防水处理,但如果防水层受损并且混凝土的背水面水分浸润较多时,水分就会通过混凝土的毛细孔道或裂缝渗透到背水面,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对背水面进行防水处理。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渗水问题的出现。
当我们面临渗漏问题时,不仅可以考虑重新构建防水层,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思路,即在背水面直接阻止水的传输通道,从而解决渗漏问题。这时,我们需要使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具有卓越的抗渗修复性能,但它是如何实现这种功能的呢?当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接触水时,它会产生强大的渗透作用,进入混凝土的孔隙和裂缝中,然后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树枝状结晶体,填塞毛细通道,将结晶体与混凝土结构结合成为一个密封的防水层。
需要注意的是,水泥的水化反应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因此在多年后,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仍然能够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体,具备多次抗渗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愈能力”。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形成永久性的防水涂层,或者与水泥砂浆混合以用作防水剂,它能够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树枝状的渗透结晶,有效地填充混凝土内部的孔隙,随着水在混凝土内的流动而溶解和再结晶,持续地填补混凝土内部的孔隙,逐渐建立完整的混凝土结构内部防水体系。因此,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可以建立持久的防水体系,并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是一种理想的混凝土防水处理和裂缝修复材料。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渗透是有一定条件的:
首先,基面必须是湿润的。据专家验证,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湿润角越小,渗透到结构内部的能力越强。
像花岗岩这样没有孔隙的基材是不会被渗透的。一般来说,当混凝土的毛细孔率小于20%时,其渗透性已经非常低,基本上可以视作不透水的。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需要在溶液中与水泥矿物发生反应,因此水的存在是实现渗透结晶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