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

十年间价格翻10倍,我国从出口变为进口,

发布时间:2024/8/10 15:10:31   

近段时间,中国基建再次冲上热搜,引起国内外民众的激烈讨论。在“中国速度”备受赞誉的同时,我国面临的问题也更加严峻——沙子资源日渐枯竭。

从年,我国就开始从外国进口沙子,价格在10年里翻了10倍!看到这条消息,想必不少读者都会疑惑:我国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海岸线绵延不绝,还有塔克拉玛干、毛乌素等世界级大沙漠,怎么会没有沙子呢?沙子资源怎么会消失殆尽呢?

一、什么是“建筑沙子”

事实上,我们平时听到的“开采沙子”,不是指把沙漠、海沙运出来送到工地上,而是指开挖河沙,就是把常年堆积在河底的沙子挖出来使用。我国在建筑工程中用的沙子都是这种河沙,它与海沙、沙漠沙有什么区别?

河沙是天然石头经过河水长时间反复冲撞、摩擦形成的。河沙表面较为光滑但有棱角,成分复杂但杂质多为非金属矿石,能和水泥、混凝土充分作用,成型后坚固非常,是建筑用沙的最佳选择。

但海沙、沙漠沙与河沙完全不同。海沙虽然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材料,但它不能像河沙一样直接使用。

首先,海沙中含有大量的杂质,比如贝壳、海螺等海洋生物的碎壳、尸体,提纯海沙的成本很大。其次,经过海水长时间的浸泡,海沙中含有大量氯离子。若用于陆地土木工程建设,氯离子会腐蚀建筑中的钢筋材料,从而造成安全隐患。所以海沙一般用于填海造陆、铺筑路基等,陆地房屋建筑作用较小。

而沙漠沙是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形成的,这种沙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太细太滑,有土还有粘性。这些特性导致沙漠沙不能与水泥充分粘合,形成标准混凝土,相互作用的摩擦力不能形成牢固的房屋框架。

同时,沙漠沙还存在环境因素,成分中含有大量盐碱,影响房屋的使用寿命。所以沙漠沙也不能作为建筑材料。

海沙不行,沙漠沙也没用,但我国大川大河,小湖小流多不胜数。怎么短短十年里,不仅价格飙升,还从出口大国变为进口大国了?河沙资源枯竭了?

二、河沙为什么会枯竭

中国的基建速度让人叹为观止,房地产开发速度更是有目共睹。这些成就的背后不仅有数不清的建筑工人和资金,还有数不清的建筑材料和资源。

截至今年4月26日,我国公路总里程万公里,以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农村公路为主的全国公路运输网正式形成。

修建路基的建筑材料一般由沙子、石子、水泥、沥青混凝土组成。修一公里路就要用将近立方米的沙子,五百多万公里的路程,用沙量可想而知。

近10年里,商品住房和商业用房的开发面积,每年都是以“亿平方米”计算,十年内新增建筑多到数不清。

简单算一下,每平米地基要公斤沙,每砌一平米墙需要公斤沙,每一平米室内装修需要6公斤沙。可见,房屋建筑用沙量非常惊人。

以上仅仅是公路和房屋建筑的用沙量,其他行业均没有统计。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我国每年消耗亿吨沙子,占全球用沙量的60%。

而年,我国开始出口河沙,为国家增加了0万美元的财政收入。但年,国内河沙数量急转直下,我国竟然需要进口河沙才能支撑房地产建设。

越来越少的河沙,导致价格一升再升。80年代每吨河沙的价格在3-5元之间,年每吨大概15-17元,但年每吨河沙的价格飙升至元,十年内价格疯长10倍。

河沙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它的恢复期很长。英国《自然》杂志表示:沙子和砾石的采掘速度,已经超过了其自然恢复的速度。若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品,价格可能会一直居高不下。

虽然我国河沙改出口为进口,但这并不意味着河沙在中国已经消失殆尽。而是我们为了节省本国资源,延长河沙的再生期,采取了定点定量的开采政策。若是等到河沙完全枯竭再管制,就为时已晚,即使耗费更多的人力和财力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结语

为了应对建筑需求,我国在大力研究人工沙,想必不久后就能有好消息传来。一旦研发成功,河沙开采会减少、价格也会降低,但短时间内,还是要依靠进口。

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加大检查力度,杜绝浪费和豆腐渣工程。稳定安全可持续发展才是中国建设的发展道路。你们还知道哪些面临枯竭的自然资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7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