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

贵州地区基础设施项目混凝土拌合站建设指南

发布时间:2023/1/25 11:47:44   

1、混凝土拌合站场地选址应遵循“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原则”,不得设立在路基主线范围以内。根据项目主要结构物分布、运输条件、通电和通水条件等特点综合选址,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做到运输便利、经济合理;并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尽量设在生活区、居民区的下风向。

2、通过对已施项目拌合站混凝土供应量进行综合分析,每个拌合站的混凝土供应量平均在13.75-17.万m可以满足施工现场施工混凝土供应。拌合站设备选型配置应综合混凝土总方量、工期以及施工生产情况确定。在满足最大生产量需求的前提下,按月均生产方量初选拌合设备配置。此外,在设备选型配置时还应综合考虑设备的使用性能,冬季雨季施工期,以及提前完工等因素,保障混凝土的供应能力。

3、由于基础设施项目一般都是位于偏远山区项目材料进场困难,为了确保在材料无法进场的情况,能够在施工高峰期正常供应一周混凝土,在场地充裕的情况下2台强制式HZS型强制式搅拌机,配置6个吨容量的水泥罐2个吨容量的粉煤灰罐、1个4吨容量的外加剂罐、8个料仓。在场地受限的情况下2台强制式HZS90型强制式搅拌机,配置6个吨容量的水泥罐2个吨容量的粉煤灰罐、1个3吨容量的外加剂罐、8个料仓。应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条件进行布置拌合站,必要时另外选择场地作为砂石料储存点保证现场砂石料供应。在布置拌合站位置和大小时要综合考虑施工工点混凝土供应分部情况进行布置安装。

拌合站形象图

4、拌合站生产能力必须满足施工高峰期时混凝土供应正常,在项目业主没有特殊要求和规定的条件下,设备外观颜色以蓝白为主,主楼正面、水泥仓筒体颜色为白色,支腿为蓝色,企业宣传语白底蓝字,防撞墩表面涂红白相间的安全标线,水泥仓加料管配锁。砂石料仓、配料机用轻型钢结构大棚进行半封闭。砂石料顶棚宜向后倾斜,有利于往外排放雨水。料仓前装载机作业通道为15m。根据材料品种、级配范围分仓存放,不得混堆或交叉堆放,并设置明显标识;料仓地面应设4%的地面坡度,便于排水;根据不同的检验状态和结果采用统一的材料标识牌进行标识。采用混凝土墙,厚度40cm,高度不低于3m;墙体上标识清仓线、满仓线(10cm宽)。所有隔墙前端表面涂黄黑相间的安全标线。钢结构顶棚净空高度应为10m,大棚立柱按设计间距布置,并与墙顶预埋件焊接牢固。料仓大棚整体结构应具备一定的防大风、防雨雪等恶劣天气的能力。

料仓形象图

5、场区硬化根据场内各区功能作用不同,实行场内分区硬化。硬化之前,场坪平整应结合排水走向,使整个场坪坡度朝向排水方向,坡度不小于1.5%。经验收达标后,方可进行地面硬化。主通道采用C20砼浇筑,厚20cm,宽5m。

6、在场内合适位置设置三级污水沉淀池,总面积约30㎡,场内产生的污水经沉淀池沉淀达标后方可外排,严禁将拌合站内生产污水直接排放。沉淀池的四周用黄黑色防护栏封闭,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沉淀池,并竖立安全警示牌。场内辅排水沟宽30cm,深40cm;主排水沟宽40cm,深40cm。加钢筋篦子;沟底采用M7.5砂浆进行抹面,沟底带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辅排水沟经沉淀池沉淀后由主排水沟排出场外。在进出拌合站大门口的主道上设置洗车池,以便清洗运料车车轮泥土,可根据地方环保要求投入洗车机。

三级沉淀池形象图洗车池形象图

7、在主通道靠外侧设置非预埋地磅,不得堵塞场内交通。在地磅四周设置防护墩,刷涂安全警示色混凝土拌合站监控系统监控系统通过采集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生产过程数据和强度数据,运用传输、存储、统计、分析等手段,达到混凝土生产全过程监控及质量追溯的目的,确保混凝土质量。

地磅形象图监控系统流程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3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