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水泥 >> 水泥市场 >> 钢筋水泥丛林里如何做到节能低碳大楼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黄浦江东岸越来越摩登现代。朱伟峰博士见证了钢筋水泥如何化为城市的天际线,他经常穿梭于鳞次栉比的大楼间,因为他是“医生”——一名专注于建筑能效提升的专业人员。
他为大楼进行体检,制定标准,然后提出建议并改进,赋予建筑更节能、更低碳的运行密码。
20年里,这名大楼能耗的“诊断医生”“问诊”过无数幢大楼,为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生态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等领域制定了标准。
如今,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节能低碳渐渐成为更多开发商、建筑师的必答之题。
把能耗降到最低
在普通人眼里,高楼大厦是城市风景,而在朱伟峰看来,一幢幢楼宇就像一个个人,时不时会有“疑难杂症”。
朱伟峰,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毕业于清华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过去的十年,他如同“问诊师”一般,日复一日来到大楼里,在闷热的地下室或管道井里,细致地调研及排摸,从而确定各个楼宇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力争用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大的效果,使大楼的空调机组、水泵、锅炉等健康运行,把能耗降到最低。
10年里,无数幢高楼拔地而起,上海的城市天际线一直在被刷新。朱伟峰带领团队,让一幢幢高楼焕发新生,还研发和示范了上海最早的楼宇能耗监测系统。
朱伟峰团队从年开始,研究并陆续建设上海各类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该系统能采集、分析、展示建筑的分项能耗情况,帮助政府掌握城市级的建筑用能趋势,使一幢幢楼宇也有了清晰的“体检报告”,能及时发现“跑冒滴漏”现象。
浦东新区是第一批建立能耗监测平台的区,十年间,先后将栋左右的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与全市建立的能耗监测系统平台联网,实现了能耗数据实时上传。大楼内有关能耗的“一举一动”,能在区级平台和市级平台上实现实时显示,并得到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节能改造。
其间,由朱伟峰带领的团队完成了浦东近四分之一楼宇能耗监测系统的安装,并保障了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让建筑健康起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建筑在注重舒适度的同时,更多地去考虑是否节能。
公共建筑内通常配置了各种用能系统,如空调、锅炉、新风系统等。而这些系统由于各种原因,实际运行情况很可能出现“亚健康”,能耗高,给人的舒适度又不够。
曾经有一幢办公楼宇的大厅,外观十分气派。但到了冬天,即便开足空调,大厅里依然冷飕飕,形成了高能耗低能效的状况。
他们找到朱伟峰博士,希望能想办法做个“微创”手术,不影响办公,又能改善舒适度。
朱伟峰对大楼的用能情况进行了梳理排摸,发现空调温度调得再高,热度都很难抵达大厅的工作区,朱伟峰和他的团队在不破坏地面的情况下,在每一个工作人员座位下铺设了地暖,中央空调实施分区开启、分区控温,最终把能耗降了下来,又让一线工作人员获得了舒适度,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
曾有一家国企找到朱伟峰,说在特定时间段,车辆集中聚集在大楼地库,产生了大量的尾气。朱伟峰一番“望闻问切”后发现,增加空气流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加装新风系统后,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无数幢大楼,在朱伟峰的“问诊”下变得更健康。作为项目负责人或者技术负责人,他组织完成了“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首期项目以及上海首批10个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系统项目,至今已累计组织完成超过个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项目。
作为技术负责人,朱伟峰牵头完成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高等学校节能监管系统应用技术规范》(DG/TJ08--)的编制,负责为虹桥机场、上海移动、上海中心等十多个重大工程提供了专业的节能技术服务,并为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多个示范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
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朱伟峰介绍,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建筑碳减排已成为上海市重点工作之一。“开源节流”“新老结合”“点面融合”将是建筑减碳的路径。
其中,在“开源节流”方面,通过可再生能源系统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广泛推广,增加建筑自身的能源产出;在“新老结合”方面,加强对新建建筑的管理,严把竣工关,推动光伏等节能降碳技术的应用;在“点面融合”上,不仅要实现单个建筑自身的能耗降低,还要考虑建筑群、园区等角度的综合的能源微网建设和调控,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朱伟峰说,国家和上海市科委对这方面也非常重视,通过一系列技术研发,建立了快速分析、快速诊断的建筑节能“X光机”来发现建筑的节能潜力点,形成了改造、评估的全过程技术路线和批量技术方案,从而完善了“药方”。
上海市近年来已完成了七十多个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每个示范建筑均实现了节能20%以上的良好“疗效”。
浦东新区目前已完成前滩示范区、张江科学城绿色生态城区的创建,后续的金桥金鼎天地等一批绿色生态城区正在创建中。
记者从新区建交委获悉,未来,浦东将推动建筑绿色发展,在新建建筑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的基础上,推进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落地,将绿色生态城区由点串联成线,打造沿金色中环的绿色生态城区发展带,全面实现建筑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记者手记:
时代进步催生的行业
年,上海中心大厦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标识,为超高层和大体量会展类建筑的绿色实践提供了样板。
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创新采用的两层独立幕墙设计,就像是大楼的两层皮肤,透明的第二层表皮包裹在建筑周围,创造了作为自然通风的空气缓冲,减少了能源成本,立面上的个风力涡轮机为外部照明提供了动力。同时大厦还建立了能源中心,探索多种能源的智能化运行管理系统,以达到节能10%-20%的目的。
除了超高层,浦东的办公楼也越来越注重节能减排。
最近,位于浦东曹路镇的招商璀璨城市办公楼项目,荣获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颁发的“零能耗建筑”证书,成为全国首个零能耗模块化建筑,同时也被评为上海市零能耗建筑试点项目、超低能耗试点项目。
该项目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以室内环境和能耗指标为约束目标,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合理确定技术策略,优先采用外墙屋面保温、节能门窗、外遮阳等被动式措施降低建筑供暖空调需求,最终实现建筑零能耗目标。
这几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果说我们抬头看见的是楼宇的高度,那么节能减碳、绿色运行,便是楼宇的内涵和深度。大楼“问诊师”是时代进步催生的行业,而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相信这样的行业一定前景广阔。
倪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