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

波兰求救,法国元帅豪言德国佬敢作乱我们有

发布时间:2023/3/10 16:13:32   

最近在翻资料时看到了这样的描述:即便是在敦刻尔克海滩上,英军官兵也没有放弃喝下午茶的习惯,甚至当德军战机从头顶掠过时,他们也会一丝不苟、充满仪式感地端着茶杯悠闲地品茶。敌军轰炸过后,惊魂甫定的官兵从沙滩上爬起来继续喝茶,看到杯子里的沙子也只不过低声骂一句“死德国佬”。这段描述本是想要说明英国人对下午茶的痴迷,其中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官兵们这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恰恰是当时英法两大国的缩影,它荒谬的程度远超世人的想象。

这个故事的开头,咱们还得提一下波兰。

众所周知,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前的波兰在国际舞台上跳得很欢,波兰急于恢复其历史鼎盛时期在欧洲的影响力和地位,采取了比较极端的扩张政策。对东邻,毕苏斯基不但敢明目张胆地同苏联抢夺地盘,甚至还曾暗中计划将苏联肢解;而对西边的“老大哥”法国,当波兰感觉到他们无法从英法集团手中获得更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压迫后,波兰毅然背叛了这伙盟友,转而投奔德国。不过好景不长,德国想讨回但泽,波兰非但不答应,还再次反水,又重新投奔法国。

这样一番折腾,波兰搞了个里外不是人,几乎把不该得罪的大国都得罪了个遍。苏联早看波兰不顺眼了,而德国又蠢蠢欲动,好在法国认为波兰还有可观的利用价值,因此,年8月23日,当波兰将他们对德国的担忧告诉老大哥时,法军总司令莫里斯·居斯塔夫·甘末林元帅很痛快地拍着胸脯保证:“一旦德国以主力进攻波兰,法国将从法国总动员开始后第15天起,以其主力部队对德国发动攻势。”不仅如此甘末林还给波兰打了针强心剂:德军欺负波兰的后果很严重,因为法军不蹚这趟浑水则以,一旦涉足,最少也会投入35个师的兵力。

在那个时间点上,法国撂狠话还是有资本的。众所周知,当时的法军被称为“陆上最强”,海军也排在世界第4位,号称拥兵超过万,坦克余辆,比德国多出近辆;不仅如此,法军装备精良,机械化程度较高,虽然法军高层并不崇尚进攻,仍比较信奉一战时的“以守代攻”作战理念,但人家家底就是雄厚,账面实力出众,这样一个对手谁敢轻易去惹?老大哥给出的承诺令波兰倍感心安,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法国连同英国两大欧洲霸主级强国,竟然在以骇人的速度迅速堕落。

当时的法国人脑袋钝到了什么程度?咱们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16世纪,法国曾有一位名叫米歇尔·德·诺斯特罗达姆的名医,不但医术高超,没事儿时喜欢研究一点神秘学还颇有造诣。诺斯特罗达姆逝世后,人们将其留下的四行诗变成一本名为《百诗集》的册子,后世对这本书有个误译曰“诸世纪”。别小看这本书,它对近4个世纪后的二战还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说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的夫人玛格达在某个晚上闲着无聊翻看《百诗集》,居然从中找出了诸如“德国在二战中必将获胜”这样的“证据”。戈培尔对此欣喜不已,还专门成立了研究小组,找了一群神棍占卜,还把结果汇报给了元首。希特勒本身就有点迷信,对此笃信不疑,而出乎意料的是,居然有不少熟读兵书、见多识广的德军将领都奉其为圭臬。

德国人的表现已经够令人意外的了,法国却“不甘人后”。《百诗集》给法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20世纪20年代,法国冒出了一个名叫阿贝·杜尔耐的无名小卒。此人仅仅是自称诺斯特罗达姆的徒弟,胡编乱造了一番对二战的“预言”便把相当一部分法国人忽悠了个七荤八素,甚至还登堂入室。据说马奇诺防线的走势都受到其影响,哪里该重点建设,哪里可以先放放水,堂堂世界顶级强国居然把国家安危全都寄托在了有一搭没一搭的谶语上,如此儿戏都令人有些不敢相信。

30年代末期,欧洲局势一片紧张,战争一触即发,那会儿的法国还高高挂起:反正预言说战火烧不到我头上,我是欧洲陆霸,兵多炮多家底雄厚,面前还有马奇诺防线呢,我有啥好怕的?越是这样想,法国高层就越懈怠,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法军士兵也逐渐儿戏了起来。那会儿,一股歪风刮遍了西欧大陆和英伦三岛,一种令人羞耻的“壮观景象”出现了。

当时的法军士兵每天就像上班一样站岗,闲来无事跟战友聊聊天,卡着点下班,然后迫不及待地钻进酒吧或者舞厅里找乐子。人们都说前线巡逻的士兵通常会带两样东西——枪和小板凳。假如哪天想偷懒,只选择其中的一样,那么法军士兵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站累了可以坐下休息,还能方便饮下午茶,不比枪实在得多?法国如此,英国人也好不到哪儿去,反正两国高层也想渲染歌舞升平的和平景象。据说后来当德军对法国发动突袭时,看到对方的子弹射过来,法军士兵当场就愣住了:德国佬今天发什么神经,是不是搞错了,没事儿乱开啥枪?

有媒体将英法官兵这种吊儿郎当的表现称为“静坐战”,本来,当纳粹德国小心翼翼地尝试对外扩张时,希特勒内心是无比忐忑的。他事后承认,假如法国在德国吞并奥地利时随便派几个师,那么之前若干年的努力就白费了。希特勒心里清楚,法国想要打造以自己为核心的霸权体系,甚至都想把英国甩掉。然而德国很快察觉,以静坐战为缩影,法国上下陷入了一片自我麻痹之中,时间一久,德国便再也没啥顾忌了;甚至当德国又盯上捷克斯洛伐克却又不敢下手时,里宾特洛甫拍着胸脯对上司下军令状:只要元首您点个头,我保证英法不敢插手。

咱们把话题拉回到波兰身上:二战前夕的波兰之所以那么能折腾,法国的态度恐怕是起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当德国真正开打时,波兰人才发现他们被坑得不是一般的惨。

其实,虽然里宾特洛甫这种鹰犬般的角色都如此嚣张,但相当一部分德军将领在发动对波兰的入侵前仍十分谨慎地揣度英法的态度。陆军参谋总长弗兰茨·哈尔德上将在战前曾如此向元首汇报:“法国多半不会采取攻势。”参谋长不敢把话说死,而单单就“法国人可能对德军侵波作出怎样的反应”这一个问题,一屋子将军元帅就争论了整整一下午。虽然分歧不小,但他们最终还是达成了共识——法国对战争缺乏决心,而英国也仅仅能够“稍微清醒地思考一番”而已。即便如此,希特勒仍发布第三号训令:“即使在英国和法国迟疑地启衅之后,我军地面部队或我方飞机每次越过西部国境,以及对于英国的每一次空袭,都必须有我的明确命令。”

德国人之所以如此提心吊胆,恐怕与甘末林元帅之前撂的狠话有关系。然而,战争开打后,甘末林就不吭声了。德军于9月1日突袭波兰后,面对盟友求援,法国却懦弱地表态:“(对德军进攻)大概要到一两年后了。”不仅如此,法国方面还加了个条件:“如果法军能得到英国军队和美国装备的帮助。”结果,孤立无援的波兰人只能骑着马朝德军坦克冲锋,这场战争输得惨烈却也悲壮。而在波兰铁骑被坦克碾压时,法军士兵仍坐在小板凳上,悠闲地等待着“下班”。

波兰一役使得法国的声誉出现了极大折损,英国将军J·F·C·富勒说:“拥有世界上最强大陆军的法国军队,居然躲在钢骨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地坐着,眼看着一个唐·吉诃德式的英勇的盟国被人消灭了。”一向嘴毒的丘吉尔则点名道姓地批评静坐战,称这种耻辱表现是法国烂到骨子里的具体症状罢了。实际上,“这场战争早在几年以前就已经输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8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