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

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差可能是受这些因

发布时间:2025/5/29 11:08:05   

与传统的萘系减水剂、木质素类减水剂相比较,聚羧酸减水剂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保坍性能好、环保等优点。然而,与其他传统的减水剂一样,聚羧酸减水剂也会面临与水泥适应性差的问题。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聚羧酸减水剂自身的分子结构和性能特点、水泥的特性、混凝土的集料、掺和料、配合比、拌合情况以及施工方法等,这里给大家分析下水泥自身的特性对适应性的影响。

水泥特性中影响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包括:

1、水泥孰料的矿物组成

水泥孰料的矿物组成主要包括C3S、C2S、C3A和C4AF。其中,C3A对适应性影响较大。随着C3A含量的增加,适应性变差;而随着C3A含量的减少,适应性变好。这是因为C3A的水化速度与晶体缺陷有关。C3A的水化会消耗大量水和减水剂,导致水泥颗粒表面吸附的游离减水剂分子减少,从而影响适应性。

2、石膏形态及参量

石膏是水泥生产的调凝剂,主要存在二水石膏、硬石膏和脱硫石膏三种形态。通过释放SO42-与C3A反应的速度来控制水泥的凝结时间和硬化速度。由于脱硫石膏释放SO42-的速度较快,硬石膏释放速度较慢,因此使用脱硫石膏作为调凝剂的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较好,而硬石膏的适应性较差。

3、水泥颗粒细度

水泥颗粒的细度会影响其絮凝作用,颗粒越细,絮凝作用越明显,需要更多的减水剂来破坏这种絮凝作用。此外,水泥颗粒越细,C3A的水化速度越快,减水剂分子在水泥的絮凝体系中的含量就越少。因此,水泥颗粒越细,对水泥和减水剂的适应性就越差。当水泥颗粒的细度相近时,小于3μm的颗粒含量对减水剂的分散作用更大。

4、水泥中混合材的掺量和种类

硅酸盐水泥通常会掺加一定量的混合材,如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煤矸石、石灰石、沸石等。粉煤灰通过滚珠效应能有效增加水泥的流动性,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密实度,但由于粉煤灰含碳量较高,对减水剂的吸附作用比水泥颗粒还大,尽管初期流动性较好,但坍落度会迅速降低。相比之下,粒化高炉矿渣对减水剂的吸附作用较小,掺入一定量的粒化高炉矿渣和石灰石可以改善水泥对减水剂的适应性。另外,沸石和煤矸石对减水剂的吸附作用较强,与减水剂的适应性较差。

5、水泥中的碱含量

过量的碱会与集料中的活性物质发生反应,一方面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另一方面会降低水泥浆体的塑化作用,使流动性损失加快。碱含量过低时,减水剂不足也会导致混凝土坍落过快。研究表明,当碱含量在0.4%-0.8%之间时,碱含量对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影响较小。

6、水泥的新鲜程度和温度

水泥越新鲜,减水剂对其的适应性越差;温度越高,减水剂的适应性也越差。因此,在使用减水剂时需要考虑水泥的新鲜程度和温度。

水泥特性中的各因素对水泥的适应性有很大影响。在配合混凝土时,需要综合考虑水泥的矿物组成(C3A)、细度和颗粒级配、混合材的种类、石膏的形态以及碱的含量,来设计减水剂的种类和复配方式,以更好地解决水泥的适应性问题。此外,新生产的水泥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使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9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