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

一位从业17年地产招采工程师的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2022/9/2 15:08:15   

对施工总承包企业而言,材料成本占到建安成本的60%以上,与地产的土地成本可谓不相上下。如何控制材料采购成本,一直以来都是降本增效的重点所在。

笔者所在单位,是开发、施工一体的运营模式,即地产集团分为房产和施工总承包两个板块。为了发挥这一运营模式的优点,集团设立招采中心,统筹材料采购工作。

笔者所在的招采环节,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进行各种材料的招标。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让人颇为困惑,有时甚至感觉无从下手的情况。现举几例与各位探讨。

01

材料采购

预留质保金一定是利大于弊吗?

事由:钢筋网片采购是否需要留质保金?

项目部提报,需采购屋面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中的φ6钢筋网片(即钢筋焊接网)。招标文件流转过程中,集团在流程中批复了一条意见:“是否要考虑留取质量保证金?”

辩析

留置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内,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及时处置。

那这一措施,是否适用所有建材呢?笔者观点:工程中各种建材种类和使用方法差异较大,不能一概而论。

就拿本例中的钢筋焊网为例,本次项目申报采购目的是用于屋面保护层中,是作为防裂构造配筋使用。

那设想一下,如果保护层开裂,是否可以追溯焊接钢筋网供应商的责任呢?笔者去问工程岗人士,答复说,屋面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出现裂缝,原因可能有多种,它既可能是混凝土配合比设置不当,施工时振捣不密实,收光、压光不及时的因素,也可能是由于早期干燥脱水、后期养护不当造成。

当然,如果焊接钢筋网片因施工过程中的踩踏,导致位置不合理(4cm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宜放置中部),也是出现裂缝的原因之一,但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施工操作原因而非材料本身。

也就是说,钢筋焊接网作为防裂构造措施放入屋面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中,但并非说放入焊接钢筋网片,保护层就不会再出现裂缝了。更不能因为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出现裂缝,就归咎于焊接钢筋网质量差所致。

可见,即便留置质量保证金,去追溯材料供应商的责任也颇有难度。

那焊接钢筋网片怎么来控制质量呢?其实在相应规范《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试验方法》(GB/T-)中,对焊接钢筋网片是有比较明确的抽样检测规定的。即用于工程前必须按规范取样去复试,复试合格后方能用于工程中。即焊接钢筋网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事前控制。

引申

材料采购预留一部分质保金,不是多了一份保险吗,总归没有错吧?

这个在逻辑上看似没什么不对,但笔者还是认为,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首先,诸如钢筋、镀锌钢管等,市场上的交易习惯是不留质保金。

如果你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这类建材要留质保金,相信供应商响应时会考虑到扣留的质保金部分,一部分资金周转期增长,那就存在提高报价补益这部分损失的可能,反而不利于采购方的成本控制。

其次,合同流转中“是否留质保金”这样一条批示,会导致流程中断。因为要核实、甄别批示意见的合理性。合理的,要去落实与供应商交涉;不尽合理的,还要在流程中及时反馈,在集团目前异地项目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时间成本也是越来越高。

这里需要进行制度性的完善,比如给列出质保金留置清单,明确哪些材料需要留质保金,留置的比例和时间各是多少等等。

02

甲供材料

如何控制供应量比较合理?

事由:保温砂浆、抗裂砂浆的“涂布率”测试

项目部采购保温砂浆、抗裂砂浆,在报价清单中有个材料供应商自报“涂布率”的要求。目的是“自报涂布率在基层满足国家标准(2米靠尺4mm)的前提下须为实测余布率,如经实测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用量的,超出部分由中标人无偿补足”。(摘自招标文件)

结果材料商投标文件上来,在这一指标上差异较大,最低值在4kg/㎡左右,而最高值在6kg/㎡左右,偏差达到了46%。再算上各个材料商单价偏差,最终总价偏差达87%,导致无法评标。

细问之下,材料商因为没有用过这种报价方式,大多根据既往经验,拍脑袋报了个数字上去。

虽说招标文件强调要自报涂布率必须是“实测涂布率”,但想想有些材料供应商是异地,去现场操作一场“实测”也不是特别现实,尤其目前时不时地出现新冠疫情的情况下。

为了客观评价用量,招采条线又委托项目部组织进行了“涂布率”实测,结果测出来的结果,比材料商自报最高值还要高出近两倍!

这就有点儿尴尬,这个“涂布率”到底怎么测?或者说到问题的本质,甲供材料乙方劳务班组负责施工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材料用量不浪费?

辨析

首先,笔者认为用“涂布率”这个指标来控制抗裂砂浆用量,不是特别合适。因为“涂布率”这个概念是舶来品,是随着外来油漆、涂料类产品在国内使用渐渐被接受下来的,单位是用“m/L(升)”。

在以往,国内都是用“每平方米使用量”,即“g/m”这样一个单位来表示,含义是在单位面积获得一定厚度的漆膜所需的漆量。

至于像粉刷砂浆、保温砂浆、抗裂砂浆或者腻子类的材料用量,在交易环节通常还是用体积(立方数)或者重量(吨数)来表示。

为何存在这样的差异?

因为油漆、涂料类产品,施工时的基层条件都比较好,基层腻子基本可以保证平整度的要求。油漆、涂料成膜厚度通常1㎜不到,工程现场很难准确测量,用单位面积的用量(所谓“涂布率”)来控制使用量是比较合理的。

粉刷类砂浆,基层通常是砌体或者现浇混凝土墙体,基层质量如垂直度、平整度的状况差异会比较大。这时如果用“涂布率”的指标去测算粉刷层用量,就会发生“算不准”的情况。

即便是现场实测,那代表性也很值得商榷。现场实测最多做3~5平方米,相比于约3.5万平方米的总工程量,样板的数量难以达到抽样要求,所以参考意义不大。

引申

那么保温砂浆工程,怎样进行招采操作更合理一些呢?这里谈一点笔者不成熟的看法。

笔者认为,这类工程,还是采用包工包料(所谓“双包”)专业发包的形式比较合理。采用“双包”的形式发包,发包方根据工程建设定额计算工程用量,作为与承包方的结算依据。

工程建设定额中的工程量,也是来自工程实测,本着“平均先进”的原则进行统计确定,包含了正常的施工损耗。因为是专门的定额编制单位在进行工程量测算,样板数量和所得结论更趋于合理。

这样操作的好处是,如果承包方的保温砂浆用量超过定额测算指标,那承包方自然要承担相应损失,这是自食其果。

如果承包方实际保温砂浆用量少于定额测算指标,那么这里节省下来的费用,就算是给予承包方“管理出效益”的奖励。

实际上,诸如门窗幕墙、工程防水、外墙涂料、保温工程等专业工程,这种“双包”形式发包,在当前是比较普遍的。更为重要的是,采用这种发包方式,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责任主体明确,比较容易追溯质量责任。

03

防止偷工减料,全靠合同控制?

事由:混凝土容重有必要写在合同里吗?

项目部提出,商品混凝土的容重,应该写在采购合同里,这样他们可以比对计算的混凝土方量,来核实搅拌站是否提供足量的商品混凝土。

辨析

项目部的诉求有其合理性,就是保证搅拌站送货数量不“抽条”,毕竟钢筋、混凝土一直是土建工程的成本大头,不能不仔细。

但项目部提出要把商品混凝土容重写在采购合同里,这个实现路径就不尽合理了。

笔者去请教在搅拌站工作的同学,他的回复是:混凝土的容重,跟材料的表观密度、混凝土含气量、强度等级等等诸多因素有关。所以不能简单地将体积×密度的结果与重量划等号,除非你是在现场实测出来的数值。

一般说来,预拌混凝土的拌合材料(如水泥黄沙石子等)密度大,混凝土的容重自然就大些,反之容重就小,通常情况是混凝土强度等级高的,容重大,强度等级低的,容重小,平均值在kg/m左右。

引申

那如何控制商品混凝土送货量与发货单上的数据相匹配呢?

笔者去问了一位从业多年的项目经理,他的做法是:首先要求搅拌站提供每车混凝土方量数和平均车重。然后他会在项目上随机抽查两、三辆车过地磅复核。

如果现场过磅结果与搅拌站提供数字基本一致,那就说明供应正常。如果差异较大,那要及时与搅拌站调度人员沟通。

其实搅拌站也需要现场的一些反馈,防止驾驶员途中私自售卖混凝土(尽管每辆车都安装GPS也无法完全杜绝这一现象),毕竟现在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都是私人承包的。

这位项目经理还说,如果最终现场核实用量比搅拌站发货单上用量少了三五立方的,一般搅拌站也不会过分计较,就以现场核实为准。“但要记住,这个数量要当天核实就当天签认掉”,项目经理补充道。

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如果按图纸计算混凝土方量结算,那搅拌站通常会亏,所以搅拌站通常不会同意以图纸计算方量结算。

04

非标材料采购,是否真的有必要?

案例:㎜/㎜厚的外墙XPS保温板采购

项目部提报,需要采购㎜/㎜厚XPS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用于保温屋面。

辨析

经与保温板厂家征询得到反馈,XPS板生产过程中,热熔后呈糖稀胶状的材料,在上下两块钢板夹持的模具中,由一边挤出向另一边扩散。如果两块钢板缝隙小,则粘滞阻力大,扩散困难;若缝隙过大,又易流淌难以堆高。这两种情况,均难以形成较大幅尺寸的匀质板材。所以市面,小于30mm厚或大于70mm厚的XPS板,价格都会大涨。

项目上使用的/㎜厚XPS板,对当前的保温板市场来说,都是非标产品,可选择得厂家不多,采购成本较高。

引申

XPS板材性不够稳定,而且越厚越容易变形。目前商家供应的板材,通常陈化期不够,为的是防止陈化时间过长发生变形影响销售。但这个徐变变形,在XPS用于工程后,隐患就很大,容易造成立面装饰层的开裂乃至脱落。这类报道近些年屡见不鲜。

因此,XPS板用于外墙要慎重,尤其这样厚的板材。

保温体系的选择,在设计阶段就要结合满足设计规范、材料效能、工艺难度、质量的可控性、成本造价等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等到招采环节才来考虑。这需要集团真正发挥地产开发、工程总包一体化的优势来从管理流程上来解决。

05

多种材料合并采购,是否合适?

案例:钢爬梯、伸缩缝盖板归为一个合同招标

项目部提报,采购屋面钢爬梯及伸缩缝盖板。并因为总合同标的不大,将两者的采购合二为一。

辨析

屋面钢爬梯与伸缩缝盖板,如果归为同类采购,共同点勉强都算是钢制品范畴。但在供应商层面,很少有厂家这样跨界经营,所以将两者合并采购招标,反而让可选择的范围变小了。

引申

如何进行采购归类,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分项清晰,归类合理,不但可以提高招采工作的效率,归类打包的方式,还能提高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但确实要合理归集,否则适得其反,增加了招采难度。

结语

常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工程材料的及时招采供应,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为材料供应岗位的一员,笔者始终把“服务”的意识放在首位。这个“服务”是双向的,工作目标就是要让材料供应与现场需求,无论是供应节奏还是材料本身质量,都能高度匹配起来。

同样,材料招采工作与设计、工程、预算、成本等部门又是紧密相连,需密切配合。这对材料招采岗位又提出专业能力上的综合性的要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积累、辨析和引申,才能适应日益快节奏的工作要求。

文章来源:工程一姐转载已获原作者授权在此表示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6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