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

恒大集团地基处理设计

发布时间:2025/3/12 12:34:53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www.yushiels.com/npxbb/npxlf/2281.html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目的:为保证公司开发项目的场地地基处理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资源,特制定本指引。

1.2适用范围:各地区公司开发项目中具有深厚填土、深厚软土、深厚湿陷性黄土、深厚填埋垃圾等场地地基处理技术方案。

2、目标及步骤

场地处理主要目标是为了解决场地土的变形、稳定性问题,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2.1复杂大型的场地处理应先进行场地评估。

2.2根据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情况和邻近建筑的影响等进行综合分析,初步选出两种或以上可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案,从各个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并组织专家论证,选出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案。

2.2对选定的方案,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3、场地地基处理主要方法

3.1深厚填土包括深厚素填土,杂填土等,当固结已基本完成或预估场地土变形较小,可不处理。主要处理方法有密实法(强夯法、挤密砂桩法、碎石桩法、灰土桩法、石灰桩法)、胶结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搅拌桩法)等。

3.2深厚软土,当上部附加荷载较小,且软土自身已基本稳定固结,预估变形较小时,可不处理。主要处理方法有排水固结法(真空预压法、降水预压法、堆载预压法、排水强夯法)、密实法(石灰桩法、碎石桩法、砂桩法)、胶结法(水泥搅拌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粉喷桩法)等。

3.3深厚湿陷性黄土根据湿陷程度来判断是否需处理。主要处理方法有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法(灰土、土挤密法、DDC桩)、预浸水法等。

3.4填埋生活、化学等有污染的垃圾处理原则上以换填法为主,其他处理方法为辅。

4、常用场地处理方法技术要点:

4.1强夯法

强夯法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结合排水法,可用于深厚软土地基。

4.1.1强夯有效加固深度

强夯法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地区经验确定,缺失资料或经验时,可按下表进行预估:

须处理的场地土超过最大深度时候,可采取分层强夯的处理方法。

4.1.2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根据现场试夯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满足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应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4.1.3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4)遍,最后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来消散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距时间应2~3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4.1.4夯击点布置可采用等级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取夯锤直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应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少。

4.1.5检验:

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段时间后进行检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间隔7-14d;粉土和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14~28d。承载力检验应根据静载荷试验、其他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均匀性检测,可采用动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等。

4.2预压地基法

预压地基适用于处理淤泥质土、淤泥、冲填土等饱和黏性土地基。按处理工艺可分为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

4.2.1堆载预压对深厚软黏土地基,应设置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等排水竖井。当软土层厚度较小或软土层中含较多薄粉砂夹层,且固结速率能满足工期要求时,可不设置排水竖井。

4.2.2堆载预压地基处理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选择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确定其断面尺寸、间距、排列方式和深度。

2.确定预压区范围、预压荷载大小、荷载分级、加载速率和预压时间。

3.计算堆载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固结度、强度增长、稳定性和变形。

4.2.3真空预压处理地基应设置排水竖井,其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竖井断面尺寸、间距、排列方式和深度。

2.预压去面积和分块大小;

3.真空预压施工工艺;

4.要求达到的真空度和土层的固结度;

5.真空预压和建筑物荷载下地基的变形计算;

6.真空预压后的地基承载力增长计算。

4.2.4当设计地基预压荷载大于80kpa,且进行真空预压处理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地基处理。

4.3水泥搅拌桩法

水泥搅拌桩施工4.3.1水泥搅拌桩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黏性土(软塑~可塑)等。按施工工艺分湿法和干法。可采用单轴、双轴、多轴搅拌。

4.3.2设计前应先查明拟处理土层的PH值、塑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地下障碍物及软土分布情况、地下水位及运动规律等。

4.3.3针对拟处理土层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化剂、外掺剂及其参量为设计提供不同龄期、不同配比的强度参数。

4.3.4增强体的水泥掺量不应小于12%。块状加固时水泥掺量不应小于加固天然土质量的17%;湿法的水泥浆水灰比可取0.5~0.6。

4.3.5干法的加固深度不宜大于15m,湿法加固深度不宜大于20m。

4.3.6桩长超过10m时,可采用固化剂变掺量设计。在全长桩身总掺量不变的前提下,桩身上部1/3桩长范围内,可适当增加水泥掺量及搅拌次数。

4.4压实场地处理法

压实后效果4.4.1压实场地处理法适用于处理大面积的填土场地。

4.4.2地下水位以上填土,可采用碾压法和振动压实法,非黏性土或黏粒含量少、透水性较好的松散填土地基宜采用振动压实法。

4.4.3对大面积填土的设计和施工,应验算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面积填土自身稳定性、填土下原场地土的稳定性、承载力和变形满足要求。

4.4.4设置在斜坡上的压实填土,应验算其稳定性。

4.4.5压实场地检测可采用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试验结合干密度试验的对比结构进行质量检验。

4.5灰土、土挤密桩法

4.5.1灰土、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下的粉土、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和湿陷性黄土等地基,可处理的厚度为3~15m。

4.5.2当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为主要目的时,可选用土挤密桩;当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灰土挤密桩。

4.5.3桩孔直径宜为mm~mm,桩孔宜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孔内的灰土填料,其消石灰与土的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土料宜选用粉质黏土,土料中的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5%,且不得含有冻土,渣土垃圾粒径不应超过15mm。石灰可选用新鲜的消石灰或生石灰粉,粒径不应大于5mm。

4.5.4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倍,且不宜大于kPa。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4倍,且不宜大于kPa。承载力检验可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房地产设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2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