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水泥 >> 水泥前景 >> 轨道交通防水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
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以变形缝、施工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同时在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
根据水文地质情况、结构型式、防水标准、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指标综合确定有效、可靠、操作方便的防水措施,做到地铁工程防水万无一失。
一、通病及形成
1.结构自防水混凝土裂缝
提高棍凝土结构自防水性能关键是控制钢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材料质量控制不良,坍落度控制不好,施工缝等细部结构处理不当,混凝土浇注后未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养护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
2.施工缝及细部结构处理不当
结构施工缝较多,施工缝处理较复杂,防水工程易出现局部处理缺陷。
3.涂料防水层破坏
涂刷完成后的涂料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在回填土方、钢筋施工过程中都有可能对已完成的涂料防水层造成破坏。
二、防治措施
1.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是个精细过程,必须合理地选用配合比、水灰比、坍落度等参数,把好混凝土浇筑、振捣关,注意养护时间和条件。
A、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的有关规定。在施工前进场材料必须现场抽样检验,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重点控制好水泥的用量、强度,砂石含泥量及级配,要通过增加优质粉煤灰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避免混凝土实际强度超过设计强度,提高抗裂性能。
B、把好混凝土浇筑、振捣关。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相邻两层浇筑时间应根据气温情况台理确定,以确保上、下层混凝士在初凝之前的牢固结合。混凝土泵送入模时,应使其水平均匀入模,并控制其自由倾落的高度。混凝土振捣前应先根据具体的结构物设计振捣点,振捣时间一般为10~30s,以混凝土开始出浆和不冒气泡为准,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C、选择合理的混凝土坍落度。实践证明,在同等条件下,混凝土坍落度越小,混凝土早期收缩越小,施工后主体结构出现的裂缝越少。用于防水的商品混凝土入模坍落度应控制在12O±2Omm,目前,人防地下室普遍采用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法,为控制坍落度同时又保证可泵性,应选择质量好的混凝土输送泵,最好选用进口混凝土输送泵。
D、重视混凝土拆模及养护工作。抗裂防水混凝土由于掺加了大量矿物掺合料,早期强度增长一般较为缓慢,后期强度有较高的持续增长,因此拆模时间和养护制度与普通混凝士不同,混凝士侧模的拆除时间一般比普通混凝土晚2d,严禁过早拆模混凝土终凝后应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l4d,以防止在硬化期间产生干裂。
2.设置、处理好细部构造。
混凝土应尽量做到连续浇筑,不留或少留施工缝。施工缝的设置,主要考虑一次混凝土浇筑强度和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收缩裂纹,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对接缝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涂刷水泥结晶防水涂料,粘贴遇水膨胀止水条或中埋式止水带。
因工程设计需要设置后浇带的地方应提高施工质量,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施工前,应将接缝面用钢丝刷认真清理,凿去表面砂浆层,完全露出新鲜混凝土后再浇筑。
阴阳角处理应注意圆滑过渡,阴角:采用1:1.5的水泥砂浆做成R≥50mm的圆弧或50x50mm的钝角;阳角:做成R≥20mm的圆弧或20x20mm的钝角,圆滑过渡后铺设防水加强层。
3.涂料防水层保护
涂料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覆盖或回填,顶板防水应施做防水保护层混凝土,侧墙等部位应采用聚乙烯泡沫板保护。土方回填前应对人工及挖机作业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回填部位、厚度、方法等。回填现场应有成品保护关人监管。
三、混凝土渗漏处理
(一)车站结构防水设计标准
地下车站、出入口及通道和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为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车站风道、附属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顶部不允许滴漏,其他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任意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
车站结构接缝防水包括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及其他接缝,设计采用多道设防,要求不得渗漏水。
(二)防水设计体系中对车站结构裂缝控制要求
车站结构防水设计体系中,对裂缝控制要求为:迎土面地表附近干湿交替环境中结构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其他结构不大于0.3mm,不得有贯穿裂缝。
(三)渗漏点分类
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在处治渗漏时对渗漏分为A、B、C、D四类。A、B、C类渗漏点必需经过处治后达到设计防水要求;D类渗漏点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需满足任意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的要求。(冒水:混凝土结构面上线状流水;滴漏:混凝土结构面上点状滴水;湿迹:混凝土结构面上有手感湿迹)
A类渗漏点:车站的结构性冒水、线状流水、点状滴漏水。
B类渗漏点:车站内混凝土出现的湿渍,车站的变形缝、施工缝、诱导缝的渗流水、滴水。
C类渗漏点:车站风道的大于0.2m2的湿渍。
D类渗漏点:车站风道的小于0.2m2的湿渍。
(四)结构病害治理材料选择
为确保地铁运行的安全使用性和渗漏处理效果的长期性,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结构渗漏整治材料的选择,应着重考虑选用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并在有水环境中具有可灌性和具有较高粘结强度的材料。选用的灌浆材料应具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具有对环境无污染,无腐蚀性影响,固结体无污染。严禁选用粘结强度低、堵漏效果短期和处理具有反复性的材料(如:单组份水溶性聚氨酯浆液)。
对于不同结构缝的渗漏处理:原则上应依结构缝的性状、功用特点,选用相适宜的施工方法及材料进行处理。
对于混凝土结构施工缝、诱导缝、后浇带、结构不均匀沉降缝的渗漏处理:根据特性选用相应的材料及工艺,达到止水补强的目的。
对于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渗漏处理:应以止水结合柔性材料和变形缝结合形式处理,满足结构变形要求,不出现渗漏。
选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应满足JC/T-《混凝土裂缝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性能指标,同时耐老化性能应满足要求。
四、病害治理方案
(一)不渗水裂缝
此类裂缝多为养护不当引起的干缩裂缝,不影响结构安全,但可能引起钢筋锈蚀,影响结构耐久性,应清理基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并涂刷颜色相近的水泥细砂浆并找平。
(二)渗漏水裂缝、施工缝(A类渗漏)
处理原则:应以止水补强为目的,提高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
具体要求:可采用骑缝钻孔,钻孔孔径≮12mm,孔深视混凝土的厚度而定,要求不能穿出结构体外,孔距~mm,结合裂缝面开槽,槽缝口深2.0~3.0cm,宽2.0~3.0cm,采用早强水泥或双快水泥封闭埋管,确保注浆不漏浆,影响注浆效果。
灌浆要求:水平缝应以一端向另一端施灌,垂直裂缝应按从低向高顺序进行施灌。灌浆应先堵大漏,后堵小漏。
灌浆压力的选用,开始在第一孔注浆时,进行注浆压力调试,根据裂缝和地下水的情况,确定本次施工采用的压力值。
质量把控:灌注亲水性环氧材料时,如注入量过大,不起压力,可采用先灌水泥浆进行充填性注浆,水灰比0.6:1~1:1,后灌注亲水性环氧材料,直接灌注亲水性环氧时,要求进行二次以上重复注浆,确保充填浆液的饱满性。
裂缝面的饰面处理:清除裂缝槽口注浆管和原封缝的早强水泥,清理槽口面,涂上环氧界面剂,调配M7.5水泥砂浆,填平槽缝,要求缝面与两侧混凝土齐平,色泽一致,封口压光。
(三)变形缝、后浇带接缝渗漏水(B类渗漏)
变形缝、后浇带接缝渗漏:视情况分别用改性环氧注浆材料注浆或水泥浆+改性环氧注浆材料注浆。
(1)变形缝处渗漏治理
变形缝的渗漏处理应视情况,采用水泥浆注浆止水处理,制浆水泥选用42.5R水泥。根据钢边止水带宽度b=mm和距离背水面埋深(结构厚度的一半),钻孔至钢边止水带与混凝土咬合位,要求不能损坏止水带,孔径18~25mm,孔距约mm(视具体情况确定),孔位布置如下图4.2-1。注浆压力为0.1~0.5Mpa,要求无渗水漏水后,根据结构变形缝的使用特性,对变形缝口进行柔性材料嵌缝处理或结合采用接水槽进行综合处理。
变形缝渗漏处理要查明渗漏点的位置,并在注浆范围要为漏水部位前后两侧各约2m位置做处理长度;对于未查明部位,须沿整条变形缝注浆直到达到止水效果为止。
顶板及侧墙位置的变形缝渗漏水处理完毕后,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接水槽,引入侧墙离壁沟,接水槽为不锈钢接水盒,采用锚栓锚入混凝土中,接缝处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密封。
(四)后浇带接缝处渗漏治理
本工程在后浇带防水设计采用多道设防,要求不得渗漏水。设计时在新旧结构面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后浇带中部设置镀锌钢板止水带(3mm厚Q镀锌钢板);按间距4~8m设置可重复注浆的注浆管的注浆嘴。出现渗漏时可利用设计预留的注浆管来注浆(见图4.2-2);若预留的注浆嘴间距过大,可参照变形缝的处治加密设置注浆孔处治。
(五)混凝土结构点、面渗漏
混凝土不密实及蜂窝麻面引起的结构表面渗漏水情况有大面积渗漏水、分散点渗漏水,堵漏治理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六)分散点渗漏治理
(1)无明水——潮湿点治理措施(B、C、D类渗漏)
治理原则:采用表面封闭处理封堵。
治理方法:在潮湿面打锚,深度控制≮1.0cm,清理打锚面后,涂刷环氧防腐防水材料,要求均匀,采用M7.5水泥砂浆找平,或采用具有对混凝土有抗渗修复自愈的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要求饰面与两侧混凝土一致。
(2)有明水渗漏水治理措施(A、B类渗漏)
治理原则:采用注浆和封堵相结合。
治理方法:在渗漏水点钻孔,孔径10~12mm;在渗漏水点注浆孔位外缘再钻两个孔,一个为辅助注浆孔,孔径10~12mm,另一个辅助孔为排气孔,孔深约mm,孔径10~12mm;冲洗干净后安设注浆嘴;在注浆孔的周围混凝土基面上凿毛并冲洗干净;凿毛的混凝土面上涂刷环氧界面剂后填压高强度砂浆,要求平顺,厚度均匀,无裂纹。注浆材料采用亲水环氧材料,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进行二次或多次注浆。若当排气孔出浆,应将通气孔堵塞,最后拆管封管。
视点位大小布孔,一般要求不少于2个孔(1个孔注浆,1个孔排气),孔径10~12mm,孔深约mm,对渗漏面进行基面清理。清除不密实的蜂窝麻面的混凝土,深度<1.5cm的采用具有抗渗修复自愈功能的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涂刷清理后的混凝土基面,待结晶后,对预埋注浆孔进行亲水性改性环氧注浆,注浆待凝后,清除注浆管,润湿基面,采用M7.5水泥砂浆找平,均匀无裂纹,注浆按裂缝注浆的要求进行。
(七)大面积渗漏治理
治理方法:认真查找表面渗漏水点,对渗漏点位钻孔,孔径8~10mm,采用早强水泥封埋注浆管,对渗面混凝土进行打毛,深度控制在10~20mm,不得破坏混凝土表层钢筋保护层而损害混凝土,涂刷环氧界面剂,要求两遍,要求均匀,刮填高标号水泥砂浆和聚合物砂浆,待表面凝固后进行亲水性环氧材料注浆,注浆按裂缝注浆要求进行,合理控制注浆压力。
(八)顶板渗漏水
1.顶板点漏
依渗漏点钻孔,孔径8~10mm,孔深以进入混凝土内,骑缝约~mm,采用早强水泥封缝埋管,采用亲水性改性环氧材料注浆,注浆压力0.4~0.5MPa。
(2)顶板面渗漏
参照大面积渗漏治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