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水泥 >> 水泥前景 >> 青未了菏泽点将台,黄巢起义的源处
文/孔庆贵
在菏泽城西,有一座高约6米,围约米的土堌堆、土层清晰可见,属周至汉遗址,据明代石碑记载,此处名叫凤嘴山,俗称“凤嘴堌堆”。
民间传说,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曾在此阅兵点将、发号施令,开启了转战近半个唐朝江山的纷争之旅,所以,后人又将该堌堆称为——黄巢“点将台”。
黄巢点将台,在广东、福建、河南、陕西、河北、山东等多省都有、不下八九处;但山东以外的黄巢点将台的来历,多是当年黄巢军在辗转打仗时驻扎发兵之地,唯有山东菏泽点将台既是黄巢起义阅兵的源处、也在这里多次驻扎发兵,是这座古城特有的标志、意义深远。
1.菏泽是黄巢的老家
菏泽,古称曹州。黄巢乃曹州冤句人。据历史记载,冤句县故城是古济水流域的一座历史名城。《资治通鉴》注释:“冤句,汉县,唐属曹州,在州西南四十五里”。曹州城旧址在今菏泽城,距马岭岗镇龙王庙村四十多里。
公元年,黄巢出生在曹州冤句,现菏泽市牡丹区黄集镇黄庄村的一个盐商世家。他父亲做盐巴生意,是个很赚钱的营生,家境殷实,乡邻和睦,威望很高,受人尊重。
传说黄巢自幼天资聪慧,5岁时就写出《题菊花》诗。宋代张端义《贵耳集》卷下记载:“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联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应曰:‘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巢之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的意思是:飒飒秋风席卷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可见小小年纪的黄巢,充满想象,托物言志,思想豪迈,展现了其不同凡响之处。此诗也有人说是黄巢写于年轻时,发动起义之前。诗虽短,但寓意深远,表达了黄巢对当世不公正“天道”的大胆否定和对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的热烈憧憬,集中地反映出他超越封建文人价值观念的远见卓识和勇于掌握、改变自身命运的雄伟胆略。
可对于才华横溢的黄巢来说,老天爷并没有特别地眷顾他,三次的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成了当时不公、腐败“科举制度”的受害者之一。
咸通九年,意气风发的黄巢满怀信心地来到了长安城内金榜前面,在人头攒动中,他伸着脖颈从榜首看到榜尾,仔仔细细地确认了好几遍,才不得不接受了落榜的现实,茫然地挤出了人群,攥紧拳头,快步地离开了长安城。
落榜后的黄巢,心灰意冷,怒气满腹,数年的苦读最终化为一场虚空,看来,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身命运,这条路子是走不通了,长安城内虽然繁华似锦、诱惑无限,但迎接他的却是凄风苦雨。
离开长安的黄巢,一路之上,将失望、伤感、忧愁、悲愤全部揉碎,最终化成了一腔怒火,用文字发泄出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透阵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既发泄了黄巢的愤怒,也寄托了他无限的抱负,而从这首诗上我们也能看出,黄巢本人的文采也确实不错。那么如此一位有才华、有抱负的青年,为何会屡次被倒在科举的选途之上呢?足见当时科举制度的不公和腐败的程度。
正是唐末黑暗的科举考试之风最终吹倒了整个大唐王朝,被一个落榜生,狠狠地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2.菏泽“点将台”是黄巢起义的源处
四十年前,我在菏泽二中上高中。距离我们学校北门往西不足2里路、路北的“菏泽农校”院内西北角,有一座土台,就是黄巢点将台。
我去过那里几次,是因为有一个同学家住在农校家属院。去他家玩时,就有机会目睹那个大大的土堆子。可那时候“点将台”只是一堆大土堆堆砌的一个土台子,台子上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阴凉清爽,其他的没有给我留下多大的印象,只是听同学说,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起义的地方。
再见黄巢点将台时,已是过去四十多年了。
那日五一假期,临近傍晚,突发兴致,忆起黄巢点将台来,便驱车前往。
从家小区出发,到达这里需半个小时路程。一路上,微风轻拂,斜阳晕染,满色翠绿。
菏泽城已经变得再也早找不到四十年前荒芜一片、房屋低矮、凄凄凉凉的景象了。眼前的菏泽寸土寸金、高楼林立、一派繁荣……
就连当年的点将台,东西南三面也已被高楼大厦所包围,北面不大的一块空地,砖头瓦砾、残根短枝,应该是点将台前的广场,尚待清理中。原来的菏泽农校已被并入菏泽学院,迁往北关。
我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地来到了点将台前。映入我眼帘的一块石碑上方记载着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间刻有“凤嘴堌堆遗址”六个大字,下方记载着:山东省人民政府年12月公布和牡丹区人民政府年4月立。
我对石碑中间刻有“凤嘴堌堆遗址”六个大字产生了好奇,
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该土台属周至汉历史遗址,因形状酷似凤嘴,人称“凤嘴堌堆”。“凤嘴堌堆”成就了黄巢点将台,黄巢点将台为“凤嘴堌堆”赋予了历史意义。
在堌堆的东南方,有明朝正德年间的“山东曹州新作教场记”石碑一座,碑文记载:以凤嘴堌堆为主轴,形成的校场用地有亩,可谓气派,雄风飒飒。
如今的土台四周已被青砖砌起了围裙,南北面的中间段用水泥铺成了石阶,直通土堆台。拾级而上,台顶突兀不平,生长着桑树、槐树、松树、柏树等树木和一些叫不上名来的野草。由于雨水的冲刷,一些树木的根部裸露出来,给人一种沧桑感。
如此萋萋凌乱不堪的土台子,很难让我想象当年威武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是如何选择在这里阅兵点将、并发出“翻却曹州天下反”的战斗号令?
年6月,菏泽市、牡丹区两级文物部门对牡丹区马岭岗镇龙王庙行政村一段废城遗址进行了勘探,勘探出东门瓮城墙米,外廓米,东城门尚高出地表3.3米,地下6米方至城基。此地符合唐、宋文献,又与《水经注》中关于冤句城在济阳东,与戎城(今曹县桃源镇长冈庙遗址)为南北的记载相符。清乾隆二十一年《曹州府志》云:冤句故城在州(曹州)西南四十里。今龙王庙村距菏泽城西南四十里许。该废城遗址被考古专家一致认为就是汉、魏、晋、唐、宋之冤句故城。
黄巢老家位于今天菏泽市牡丹区大黄集镇黄庄村一带。黄庄村距“点将台”约有60里之远,不知道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为什么会选择聚集在这里点将起义?让我很是费解,不得其故。
3.黄巢起义推翻了唐王朝
乾符二年(年)六月,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纳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侄子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聚集在“点将台”前,号令三军,积极响应王仙芝在濮阳发起的起义。次年,在蕲州阻止王仙芝降唐,与王仙芝分兵,独立作战。
黄巢起义军采用流动作战的战术,转战南北,跋山涉水,浴血奋战达10年之久,历经12个省,往返余里,曾一度攻占唐都长安,推翻了唐王朝,并建立了“大齐”政权。
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纪念黄巢这位农民军起义领袖,故而把他当初起义时的“凤嘴堌堆”称为“黄巢点将台”,也就是黄巢点将台的源处。
作者简介:孔庆贵,笔名静夜听涛,山东梁山人。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在线签约作家;文学作品散见于菏泽日报、齐鲁晚报壹点号、红罗山文学、山东金融文学、新锐散文、胶东散文年选、海东文化、中国金融作协、首都文学、中国作家在线、中国作家网、大湾杂志、中国乡村杂志、青年文学家期刊等报刊和网络平台。作品多次获奖。
壹点号馨香往事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