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

我的姥爷下

发布时间:2023/5/2 22:01:22   
关于白癜风治疗药 http://pf.39.net/bdfyy/bdfyw

姥爷的酒具

三、酒神酒仙

看书是姥爷的爱好,喝酒则是姥爷的嗜好。我推想,姥爷这个嗜好,除了遗传,还跟姥爷看了许多书有关系,受书中有本事的人爱喝酒的影响。

武松、关羽、孙悟空是英雄,爱喝酒;李白、苏轼、欧阳修好诗好词好散文,爱喝酒。酒属于英雄,属于文人墨客,属于有本事的人。

姥爷一生乐善好施,做好事像《水浒》里的宋江,因此朋友众多,声名远扬,不只在三千人的本村大名鼎鼎,而且在北同川也是山顶上吹喇叭——名声在外。除了助人为乐,还有一个出名的原因——喝酒。

以前,家乡有个习惯:过事宴时,人未入座,首先桌上摆好筷子酒壶酒盅。上齐菜时,东家和总管往往安排一个能喝会道之人,从首席开始陪客人们喝酒,这个人不只得能喝会说,还必须会划拳。就是嘴里喊着“俩好”“三星”“四喜”“五魁”“六六”“七巧”“八仙”“你喝酒”“全来到”的酒令,同时一只手还得伸出多少不同的手指,一至十有不同的固定手势,如果对方和自己的指数加起来的和,正好是口中喊的酒令,即为赢家,输家喝酒。这是个手疾眼快,反应敏捷的“手口斗”,同时也是一场猜测对方心思的“心理战”。当时的男人们都热衷于这个传统喝酒游戏,会划拳的跃跃欲试,不会划的也围着观看,凑个热闹。赢者神采奕奕,输者乖乖喝酒。如果总管赢了,东家脸上也光彩。这时办事方和客人方常常展开对垒,三拳两胜,输了换人。记得有时女人、小孩糕馍馍早吃完散席了,还有人在首席上脸红脖子粗地吆五喝六,最终以一方告输或是喝多了才收场。

姥爷当得最多的一个头衔是“事宴总管”,本家族过事宴非姥爷莫属,好朋友家过事宴推脱不了,后来几乎全村过事宴都请姥爷。为什么?当然是姥爷绝对胜任这个职务,划拳,能打通关,九赢一输,输赢洒脱;喝酒,一斤八两,不在话下,从没醉过。即使输了,酒也喝得大方得体,不失礼节,对方满意,充满敬意。

姥爷能喝酒,且喝得精明,不讨人嫌,自个在家也常常小酌。取出锡酒壶,装满一壶,斟满一酒盅,划一根火柴点着,右手食指和中指夹着酒壶脖子,在火上来来回回转圈圈。壶里的酒均匀受热,吹灭火,将酒盅里的酒倒进壶里,摇一摇。然后倒上一盅,端起来惬意地“吱儿”的一声,吸溜入口,咂咂嘴。有菜就菜,没菜嚼两枣也行。记得姥爷晚年,不知从哪里找出一个祖上的白锡吸壶,酒壶呈扁形,壶肚上镶有一红铜小人——酒仙,壶口有个盖,盖顶上是锡奶嘴儿,盖下连有一空心锡管,盖内有螺纹,可拧在壶嘴上,壶里装上酒,揣在怀酒洒不了,还时时温温的。啥时候想喝,掏出来吸上一口。我猜想,这时姥爷心里一定美美的……

姥爷有时还自己酿酒,酿黄酒。秋收打下新黍米(黄米)后,炕头放两个小瓮,放入黄米,配上酒粬发酵,然后过淋,再加入熬制的冰糖,酒液金黄如琥珀,液浓挂杯,入嘴绵甜醇香,余味无穷。每日饮两杯,养身健体。

啊,姥爷真是家乡的酒神酒仙!

姥爷姥姥和五女婿及孙女

四、别样厨师

酒菜不分家,姥爷嗜酒,因而也学得一手不错的厨艺。没听说姥爷有专一的师傅传教,我觉得姥爷是理论联系实际,既看菜谱又虚心请教,采百家之长,加上自己的琢磨和实践,像武术大师霍元甲一样,“修炼”成自己的本领,自成一家,是家乡与众不同的别样厨师。

平日里,是姥姥做饭,得空或是有客人来时,姥爷就走马上阵,亲自做菜。不管荤菜素菜,还是冷调热炒,同样的菜,一经姥爷之手,味道就格外地香。即使是家常烩菜,姥爷也是做得特别的好吃,色香味俱佳。问姥爷原委,姥爷说不同的食材,用不同的调料;同样的食材,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味道也不同。可惜我没学会,倒是我妻有心,姥爷指点过一二,妻子做的饭菜,家人都说好吃。看来做饭的确大有讲究。

每到过春节,饺子馅一定是姥爷调和,姥爷包的饺子又快又好看,边包饺子边给大家讲故事,一家人其乐融融。

一般厨子说素席不好做,姥爷却可以把素席做得有滋有味,不亚于荤菜,连喜欢吃荤菜的人也直吃素菜。我记得一道素菜叫“喇嘛肉”,姥爷教过父亲,白面里打上鸡蛋,发酵好,油炸起来,可不论怎么做都没有姥爷做的好吃。

有人说厨师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的第二父母,这话也不无道理,民以食为天,人在世上活一天,就得吃一天的饭。“老阴阳,少厨子”,做厨师劳动强度很大,无论是加工切配,还是临灶烹调,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体力。有人总结做厨师要耐得住“四得”,即饱得、饿得、热得、冷得。做个厨工,吃苦耐劳,学徒好做,做个真正的厨师并不容易,不仅得有厨艺,还得有厨德。

以前没有流动饭店,农村乡邻过事宴,厨房伙房全是东家请人自己操办,先选择头领人选,再安排厨伙房人数。伙房有“紧七慢八”的说法,烧火的、搓糕面的、搋糕面的、拔糕的、炸糕的,七个人紧张,八个人轻松。做伙房头领简单,领料好自己的人马,按坐席人数、人次计算好糕馍馍,炸好糕盦在硕盔里,大功告成;蒸上馍在屉笼里,一个人看着即可。厨房人少活多工作量大,摘捡洗切准备工作,调炸烹炒一气呵成。凉的热的,荤的素的,炒的炸的,五盆六碗,七碟八盘,没有个清醒头脑和麻利手脚,是做不了这活的。做厨房头领不容易,有多少人,坐多少席,买多少菜,不能不够了让人笑话,也不能剩余太多浪费了,这些都得为东家计算好。姥爷退休后并不得闲,因为这手好厨艺,帮村里人做了许多事宴。这家叫了那家请,上一次事宴,姥爷总得休息好几天,一直干到干不动了,还有人叫。我有一回去姥姥家,正好遇到一个村民因安葬父亲,上门请姥爷做大厨,姥爷说没力气了,村民说不用姥爷动手,只想让姥爷去坐镇,关键处“动动口”,这样他才心里踏实。姥爷没法,只得去了。后来姥爷指点出几个徒弟,这才脱身。

我结婚时,菜肴全是姥爷一手操持的,本应体体面面坐首席,吃现成饭,却为我做在人前,吃在人后,忙碌了好几天……写到此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姥爷的身影在眼前浮动,姥爷虽死犹生。我可亲可敬的姥爷,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甥儿一生不会忘却您的恩情!

姥爷

五、传奇一生

姥爷是生活在世上实实在在的一个人,也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

解放后,因为能写会算,姥爷先在村里、乡里当干部,几年后调到同川金瓜公社任办公室主任,后来又调到县城,历任原平县南阳店水泥制管厂厂长、原平县钻井队办公室主任,直至退休。

金瓜公社当办公室主任时,正是集体化年代,秋收后生产队的粮食过磅入库,一袋一袋粮食装好后,三个台秤一起过磅,每个台秤有一名过磅员和一名打算盘的记账员。姥爷站在旁边,两只手放在背后,听三个过磅员不停地报数。一会儿粮食过完,姥爷的结果就出来了,几万几千几百几十几斤,三个记账员的数字总和跟姥爷的数字分毫不差,过磅员和记账员都惊奇神服姥爷的本事,事后姥爷告诉人们这是晋商的绝活“袖里吞金”,也叫“袖褪金”。“袖里吞金”实际就是一种不用算盘进行数学运算的方法,最初是商人发明的。他们四处做生意,慢慢琢磨出手心算。这种方法算账,简易快捷,不动声色,很适合交易时使用,即使是晚上看不见也可用。后来,“袖里吞金”成为商人们的秘技,轻易不传人。前些年热播电视剧《走西口》里的田青,就会“袖里吞金”算法。

姥爷任打井队办公室主任时,帮助村里打了一眼深井,村民们吃上了自来水,解放了人们繁重的体力劳动,结束了全村人用辘轳从井里打水的历史,造福后代,功在千秋。

退休回家后,姥爷并没真正闲下来,成了村里的“全能公仆”。

姥爷写的一手好书法,特别是楷书和行书,写得不肥不瘦,精气神贯穿始终。每到过年时,求写对联的左邻右舍送去一卷一卷的红纸堆满一炕,姥爷戴上眼镜盘腿坐在炕头,趴在炕桌上,认认真真地写对联,一写就是十多天,毫无怨言。平时红事宴的订婚帖、交礼单和婚联,白事宴的挽联和谢帖,买卖房屋宅子的契约书,邻里纠纷调解书,常有人找上门来,有时忙得饭吃不上,觉睡不好。

姥爷是村里义务调解员。弟兄分家不均,父子争吵不和,邻里矛盾升级,姥爷因主持公道,人们都信得过,所以经常有人请姥爷调解说和,姥爷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帮大家解开疙瘩,和气言好。

因办事正直公正,八十年代,村里修建学校教学大楼,被村委会聘为建楼三监理之一,监工一丝不苟,看到用料、做工不合规范和要求,姥爷就会指出,让施工方更换和返工。

步入老年,姥爷忙里偷闲也爱跟一伙七老八十的族人打个小麻将娱乐一会儿。下午,正房东屋坐满一屋长者,姥爷脑子特别好,爱跟伙伴们玩焖十三,就是把十三张麻将牌取完即扣倒,从始至终不再看一眼,全凭手摸的功夫要成了胡,一桌的老牌友都叫好称奇。姥爷赢多输少,即使赢个小钱,姥爷也从不向乡邻们追要。下次再玩,别人欠的都一笔勾销,人人都称姥爷是君子好人。

姥爷去世后,村里给开了追悼会,雨中送葬的乡亲们去了几百人,黑压压站满了坟地。

姥爷充满传奇的一生,在当地有口皆碑。姥爷生活了一辈子,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大的变革,生活有苦也有甜,如众多的前辈一样,是普通的,也是不平凡的;姥爷的许多本事,是年轻时自强自立、走南闯北历练中学到的;姥爷是把同川人的厚道质朴和晋商的精明诚信融为一体的成功践行者。姥爷虽然离我们而去三十多年,但姥爷的优秀品德,我们后辈仍需学习和继承,并保持和发扬下去。(王高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604.html
------分隔线----------------------------